題:“醬酒熱”為何逐漸變冷?
作者 肖竹青 酒類分析師
【資料圖】
“醬酒”一度成為白酒行業的風口。過去幾年,醬酒品牌的數量大幅增加,資本快速進場,市場出現了“醬酒熱”。而如今醬酒市場逐漸降溫,甚至出現高庫存積壓、價格倒掛等現象。醬酒市場何以變得冷清?醬酒企業該如何應對?
“醬酒熱”最早是資本的熱,因為有茅臺作為參照物,不少人認為賣醬香酒很賺錢,喝醬香酒很有面子。各大酒企紛紛布局醬酒,不斷推出醬酒產品搶占市場份額。據光大證券研報數據,2017至2020年,醬酒收入年復合增速達13.15%,遠高于白酒行業整體1.78%的復合增速。除了知名酒企外,還有大量的業外資本進入茅臺鎮做貼牌酒,帶來貼牌醬酒體系混亂、品質難以保證等問題。過去在茅臺鎮做貼牌的門檻很低、價格也不透明,醬酒熱下,許多賣進口葡萄酒甚至賣服裝、百貨的代理商紛紛來做貼牌醬酒。不少翻沙酒、酒精煮酒糟的串香酒進入市場。
針對這些問題,市場相關部門加大了監管力度,打擊酒精煮酒糟的串香型白酒進入市場,加大對醬香酒生產、營銷等各個環節的整治。此外,經過幾年的市場洗禮,消費者也逐漸懂得了醬酒的坤沙、翻沙、碎沙和串香的分類,學會了辨別、品鑒一瓶好醬香的感官特征,開始懂得理性地選擇一瓶好的醬香美酒。醬酒市場逐漸歸于理性和成熟,一大批做碎沙、翻沙和酒精煮酒糟的串香型醬酒企業退出了市場。
以上種種,疊加疫情影響下消費者對未來收入預期下降引起消費緊縮,影響了醬酒在內的白酒消費。大量的貼牌醬香酒,在渠道商的環節難以消化,形成了堰塞湖一樣的不良社會庫存,也就產生了醬酒高庫存和價格倒掛的現象。
不過,對于醬酒不能一概否定。目前醬香酒產能不足中國白酒產能的10%,仍然是稀缺的。數據顯示,2021年,醬香型白酒產能只占所有白酒的8.4%,但銷售收入(1900億元)卻占白酒總體銷售收入的31.5%,銷售利潤達到780億元,占比45.8%。醬酒品類仍然具有發展的空間。醬酒市場的競爭已經從搶占市場更多地轉向品牌、技術、產品、服務的精細化競爭。
對于酒企而言,想要在醬酒市場內獲得并穩住一席之地,筆者認為至少應當注意四點:
第一,隨著有關部門整肅市場秩序,強化環保和酒廠規范化治理,醬酒市場形成了大浪淘沙的環境。這意味著醬香酒產業中,規模化的企業,有全國性品牌孵化能力、有全國性消費者圈層動員能力的醬香酒品牌才能贏得更大發展。
第二,中國醬香酒進入巨頭博弈的階段,酒企的競爭在于建設醬香酒完整產業鏈、供應鏈的資金投入規模,和建設全國客戶服務、消費者服務體系、人才團隊的配置資源。
第三,做好醬香酒已經有了很高的門檻,酒企需要持續建設品牌IP,持續培養消費者心智資源占位,持續提升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心理價位,這樣才能形成消費者愿意買、渠道愿意賣的良好局面。
第四,目前醬香酒客單價均價還比較高,激烈的市場競爭將迫使醬酒企業推出平價醬香酒。200至400元/瓶的平價醬香酒將形成老百姓喝得起的醬香酒價格帶,這個價格帶的醬香酒或將快速擴容。(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張芷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