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題:中國消費市場的韌性和活力仍非常強
作者 關利欣 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副所長
近日,文旅部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學精準做好文化和旅游行業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跨省旅游經營活動不再與風險區實施聯動管理。這個政策一出,旅游平臺上跨省旅游訂單迅速出現反彈,說明整個市場的韌性和活力仍非常強。
長期來看,首先是消費升級的長期趨勢沒有改變。消費市場的潛力依舊非常巨大,有待轉化和釋放。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推進,以及國家產業創新升級的引領、經濟發展與居民收入的提高,都為消費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隨著消費升級,整體居民消費結構會發生轉變,服務消費在消費支出中的占比會持續提升。隨著下一步推進全方位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以及消費升級趨勢的持續,旅游、文化、健康養老等服務領域仍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
其次,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線上線下融合的消費也會迎來進一步的發展。隨著政策引領和現實發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會進一步融合發展,也會帶動線上線下的消費場景進一步融合。從制造業來看,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等新興技術的創新應用,會使得傳統的制造業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的新發展模式,數字化、敏捷化、定制化、柔性化、服務化的供應鏈成為現代供應鏈創新發展的方向。在這種趨勢下,制造業也會呈現出更多的創新供給。從服務業來看,傳統電商正在加速滲透著本地生活,線下的商超也走上線上的零售配送模式,目前線下體驗、線上購買、即時零售等模式也在加速形成。數字技術在服務領域的應用會創造出更多的服務應用場景,數據作為新的一種生產要素,將對服務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改造。同時線下也在積極與線上融合,比如多部門提出打造智慧商圈、完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完整社區等,都會給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帶來更多的應用場景。
最后,理性消費特征會更加明顯,品質化、個性化、高性價比、富有創意和文化的消費會受到消費者歡迎。一方面受到疫情的影響,消費者對消費支出更加理性,很多超前消費轉變為量入為出,避險性的消費和投資在增加。另一方面,隨著消費市場的不斷發展,消費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家庭條件的改善,Z世代年輕人已經成為消費主體,他們的消費需求呈現出與以往世代不同的特點。比如更加專注于興趣型消費,非常重視悅己型消費和消費品質。隨著消費者態度的轉變,整個消費市場不再是盲目跟風或者奢侈炫耀,更多消費是彰顯自己的個性和主張,因此理性消費也會日漸興起。(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孫慶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