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玲)在公布億元投資計劃僅一日之后,新開源于23日晚間“火速”收到深交所關注函,要求說明向廣州威溶特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威溶特)增資獲得股權及設立合資公司的合理性。
中新經緯注意到,威溶特2021年度及2022年前三季度營收為0,營業利潤和凈利潤為負。同時,威溶特2022年三季度末凈資產為7247.22萬元,而新開源計劃以1億元增資獲得其10.42%股權,已顯著高于其凈資產。新開源所圖為哪般?威溶特的產品管線是否前景足夠亮眼?
(資料圖片)
威溶特2021年度營收為0
據深交所關注函,威溶特2021年度實現營業收入為0,實現營業利潤、凈利潤分別為-3992.53萬元、-3809.70萬元,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為0,實現營業利潤、凈利潤分別為-3206.72萬元、-3106.28萬元。
天眼查數據顯示,威溶特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以從事研究和試驗發展為主的企業,其股權結構較為分散,共有19位股東。同時歷經多次股權變更,在新開源對外投資公告中寫道,威溶特起初由林穗珍、朱文博、李瑩瑩出資,歷經十次股權變更。
就目前情況而言,威溶特前三大股東分別為董事長顏光美、董事兼總經理朱文博和美凌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34.57%、10.92%和7.48%。
同時,中新經緯查閱其股東名單發現,威溶特的股東名單中還有廣州凱得一期生物醫藥產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下稱凱得一期基金),持股比例為2.74%。
公開資料顯示,凱得一期基金設立于2020年,總規模為4.15億,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出資1.1億。該基金的管理機構為廣州黃埔生物醫藥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將投向生物醫藥、新型醫療器械和醫療信息化等領域。同時,在凱得一期基金股東名單中,還出現了百濟神州的身影,持股比例為19.28%。
深交所要求說明注資合理性
對于這樣一家營收為0,營業利潤、凈利潤為負的公司,新開源看重的是什么?
在公告中,新開源表示,威溶特的三個首發溶瘤病毒品種的非臨床數據支持在肝癌、肺癌、結直腸癌、三陰乳腺癌、膠質瘤、宮頸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適應癥上開展臨床開發。其針對行業局限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具有明顯先進性和市場競爭優勢,具備更廣闊的市場空間,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故此,新開源表示,一方面,將以自有資金通過增資形式向威溶特投資人民幣1億元,持有威溶特10.42%的股權。另一方面,新開源全資子公司上海新開源精準醫療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新開源”)擬與威溶特雙方共同投資1000萬元人民幣在上海市設立合資公司。上海新開源認繳注冊資本為人民幣600萬元,持股比例為60%;威溶特認繳注冊資本為人民幣400萬元,持股比例為40%,以ZAP及Mxra8兩項專有技術(專利)有條件全球獨家許可的形式實繳。
對于該交易,深交所要求新開源說明威溶特成立以來主營業務開展及變動情況、相關產品及技術的競爭優勢,回復本次交易的必要性及合理性。
對于深交所的問詢,新開源暫未回應。但中新經緯注意到,威溶特主要從事溶瘤病毒品種的研發,其首發三個溶瘤病毒品種,分別為VRT106(未插入外源性基因的M1病毒)、VRT150(插入X因子的M1病毒)和VRT252(插入X因子的痘苗病毒)。
所謂溶瘤病毒,是天然的或經基因工程改造的,可選擇性地在腫瘤組織內復制,進而殺傷腫瘤細胞,但對正常組織無殺傷作用的一類病毒。
從時間歷程來看,公開資料顯示,威溶特的董事長、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教授顏光美在2014年首次鑒定天然非致病性甲病毒M1為一種新的溶瘤病毒,其稱能選擇性地感染并殺傷包括肝癌、結直腸癌、黑色素瘤在內的多種體外培養的癌細胞,而對正常細胞無毒副作用。
在中山大學公眾號2014年刊發的媒體采訪文章中,顏光美樂觀表示最快三年后應用人體。“現在已經完成實驗室階段,有充足的研究資源和好的研究條件,爭取用3年左右時間完成臨床前階段的研究工作,取得一期臨床試驗的許可證,M1病毒便能用于自愿參與試驗的患者身上,這是理想情況下最快能用于人體上的時間了。”顏光美彼時稱。
但此后進度不及預期,在2018年,顏光美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其團隊已經制備出可以應用于臨床使用的溶瘤病毒M1凍干粉針制劑,并已簽約啟動第三方安全性評價,預計2018年年底前申報臨床試驗。
但時至今日,中新經緯在國家藥監局臨床試驗登記平臺暫未查詢到上述品種開展臨床試驗。在2022年4月接受媒體采訪時,顏光美表示,目前研究團隊正在申報中國、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的正規臨床試驗批件。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威溶特此前表示,VRT106針對適應癥“肝癌”和“惡性膠質瘤”已分別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孤兒藥資格認定,或將加速在美國的臨床注冊及開發進度。
就溶瘤病毒的市場前景來看,根據海通國際證券此前發布的研報,溶瘤病毒治療臨床開發競爭激烈。目前已知全球正在進行的溶瘤病毒相關臨床試驗超過100個,國際巨頭紛紛在該領域布局,國內約有10家企業涉足溶瘤病毒開發。
但就獲批現狀來看,根據平安證券發布的研報,全球共有7款溶瘤病毒產品上市,適應癥包括黑色素瘤、惡性膠質瘤、肝癌、頭頸癌、胰腺癌等。中國有一個溶瘤病毒產品上市,為2005年上市的安柯瑞H101(重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適應癥為頭頸癌。在溶瘤病毒領域,目前并未出現爆款產品,可能因為其療效較好的適應癥患者人數較少所致。
根據中康CMH向中新經緯提供的銷售數據來看,就中國目前上市的溶瘤病毒產品H101來看,其近年來銷售情況不佳,出現持續下滑。2017年銷售額為8300萬元,而到了2021年僅為1441萬元。2022年前半年銷售額為477萬元。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王玉玲:wangyuling@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