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玲)近日,方舟云康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方舟云康)向港交所遞表申請主板IPO。方舟云康主營業務包括三大類,綜合醫療服務、線上零售藥店服務以及定制化內容及營銷解決方案業務。
【資料圖】
從其招股書可見,線上零售藥店服務,即“線上賣藥”是方舟云康的主要營收來源,在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報告期內營收占比均超50%。在這背后,是處方藥網售監管逐漸趨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將會給方舟云康帶來什么影響?
毛利率水平低于同行
根據灼識咨詢資料,以2021年平均月活躍用戶計算,方舟云康是中國最大的線上慢病管理平臺。方舟云康向慢病患者提供的服務包括綜合醫療服務(平臺注冊醫生及自有醫療專業人員通過H2H平臺進行的跟進醫生咨詢及電子處方服務)和線上零售藥店服務,為客戶提供醫藥及保健產品。
招股書顯示,方舟云康在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報告期內,取得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03億元、11.60億元、17.59億元和9.93億元。其營業收入構成包括綜合醫療服務、線上零售藥店服務和定制化內容及營銷解決方案三大部分。其中,線上零售藥店服務營收占比最高,分別為73.4%、74.5%、57.5%、61.5%和62.8%。
“賣藥”收入占大頭之下,其毛利率水平卻并不高。在上述報告期內,線上零售藥店服務毛利率分別為13.0%、19.0%、15.3%、15.3%和15.7%。由此致使方舟云康在報告期內的總體毛利率水平較低,在12.5%到18.1%之間。
以2022年上半年方舟云康15.3%的綜合毛利率來橫向對比,其顯著低于三家互聯網醫療企業京東健康、平安好醫生、阿里健康,后三者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1.8%、27.3%和20.0%(中報時間為2022年3月30日至9月30日)。
對于毛利率水平較低問題,方舟云康未解釋原因,但其表示,隨著業務增長以達到規模效應,能夠實現高效運營并控制營運開支。同時,行政開支占收入百分比開始呈現下降態勢,但銷售及分銷開支的絕對金額有所增加。
中新經緯注意到,報告期內,方舟云康的銷售及分銷開支規模持續增長,從2019年的8623萬元猛增至2021年的3.09億元,較2019年增長2.58倍,占營收比重達到17.57%。對此,方舟云康表示,雖然絕對規模在增加,但由于規模經濟效益、面向注冊醫生的推廣及獎勵減少、以及自主營運能力提高后,銷售及分銷開支占收益百分比總體下降。
在醫生用戶的推介入駐上,方舟云康表示,業務開發人員會在線下咨詢時接觸醫生介紹平臺,鼓勵醫生在平臺注冊并向患者引薦。另一方面,也會通過制藥公司合作伙伴來幫助將醫生引進平臺。就線下零售藥店服務而言,方舟云康采取自然流量、外部營銷及推廣活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銷售及營銷。
網售藥品新規影響幾何?
12月1日,《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下稱《辦法》)正式實施,加強監管線上藥品銷售及相關平臺服務。其中要求對處方藥銷售實行實名制,按規定進行處方審核調配;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區分展示;在通過處方審核前,不得展示說明書等信息,不得提供處方藥購買的相關服務等。
同時,為保證《辦法》的推進落實,國家藥監局刊文稱,針對第三方平臺,要重點查處平臺責任履行、經營行為管理等方面違法違規問題;針對藥品網絡銷售企業,要重點查處銷售假劣藥、國家實行特殊管理的藥品,超范圍、超方式經營等違法違規問題。要發現一批、查處一批、嚴懲一批、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形成強大震懾,切實維護藥品網絡銷售秩序。
就方舟云康而言,中新經緯注意到,其處方藥銷售占比較高,網售新規對平臺壓實處方藥審核要求,或將給方舟云康帶來較大的合規壓力。
招股書中,方舟云康寫道,2021年方舟云康處方藥銷售商品交易總額為17.3億元,按處方藥銷售商品交易額預計,在中國互聯網對消費者慢病管理市場排名第一。
截至2022年6月30日,方舟云康已銷售超過20.87萬種藥物SKU,其中約61.3%為處方藥,約38.7%為非處方藥。在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報告期內,方舟云康處方藥商品交易總額分別約占總商品交易額的85.7%、88.9%及86.1%。
對于電子處方的管理,方舟云康表示,會要求患者在獲得處方咨詢服務之前上傳先前發出的處方,內部醫療專業人員負責批準訂單前審查及核對處方。如果患者沒有即時可用的處方,平臺會提示患者向內部醫療專業人員或注冊醫生進行咨詢,以獲得相應的處方。方舟云康表示,在許多情況下,內部醫療專業人員會在發出電子處方前向患者致電確認其健康狀況及癥狀。
但值得注意的是,方舟云康也在招股書中表明對于處方藥網售中“虛開處方”的管理難題,
其表示,用戶可能通過提交虛假處方的方式在平臺上購買處方藥,從而進行虛假交易。同時,用戶會向醫療人員提供虛假信息,以獲得不應獲得的處方。
對于這類人群,方舟云康表示,目前的審核方式是,通過使用第三方提供的實名認證服務核實患者身份。但其亦表示,目前的審查措施可能存在漏洞,該等措施可能無法有效及時發現處方濫用或欺詐訂單。
最后,方舟云康表示,由于部分用戶用以繞過或者欺騙審查措施的方法可能經常改變,且不易識別。平臺無法預測該等方法或采取足夠的預防措施,這可能會面臨中國法律及法規項下的責任,將會對業務、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帶來重大不利影響。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王玉玲:wangyuling@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常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