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題:利多集中釋放下人民幣或將繼續保持強勢
作者 明明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近期,由于來自美元指數的壓制趨緩,非美貨幣錄得不同程度的升值,尤其是前期跌幅明顯的英鎊、日元等修復彈性更大。其中,美元兌人民幣即期匯率從7.32的高點持續下行,并于12月5日反向破7。
從外部因素看,美國非農數據超預期,但難掩美國經濟下行壓力對于就業市場的影響,美元指數交易的主線或仍是“預期加息放緩”。此外,市場對于歐央行和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取向博弈存在節奏差,仍在歐央行“鷹”“鴿”取向間博弈,這或在一定程度上支撐歐元的短期表現。整體來看,當前美元指數的拐點大概率確認,人民幣的外部壓力進一步緩和。后續即使在全球經濟超預期衰退的極端假設下,由避險情緒升溫推動的美元升值或僅是階段性的。
從內部因素看,出口疲弱并未對人民幣短期走強形成制約。究其原因,我們認為有三:一是從貿易順差的角度來看,由于進口的回落更多,貿易差額仍維持在一定的順差規模,支撐經常項目順差保持高位;二是前期積累的貿易順差尚未完全轉化為結匯需求,季節性因素疊加人民幣短期偏強的預期或助推結匯需求釋放;三是當下貿易端并不是主導人民幣走勢的首要因素。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地產“三支箭”下經濟修復預期改善、以及股債市場資本局面的扭轉均對人民幣形成利多。
短期來看,美元疲弱,國內經濟預期改善,疊加年底積壓的結匯需求,我們認為人民幣在利多的集中釋放下或將保持強勢。一方面,隨著市場交易“美聯儲加息節奏放緩”并仍在博弈歐央行“鷹”“鴿”取向,美元指數的拐點得到確認,其給人民幣造成的被動貶值壓力趨緩。另一方面,國內貿易順差的“基石”作用、結匯需求的季節性釋放以及受益于疫情和地產等政策利好而改善的市場預期,對人民幣的短期走勢同樣形成支撐。展望未來,隨著上述利多因素逐步被市場所消化、結匯需求在年底和春節前后集中釋放,人民幣后續或重回震蕩態勢,未來經濟基本面是否能順利扭轉“弱現實”將決定2023年人民幣是否可以走出持續升值行情。
2017年以來,人民幣匯率與A股之間的聯動性有所增強,當前人民幣偏強和A股持續修復有望同步進行。當前,助推人民幣表現強勢的內外因素,對于A股而言同樣是利好。往后看,防疫政策的進一步優化和穩增長政策的發力有望提升市場風險偏好,帶動A股修復行情延續。(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宋亞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