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孫慶陽)隨著新冠抗原檢測需求的增加,投資者對相關上市公司的關注度亦有所升高。據了解,目前擁有“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醫療器械注冊證的產品有32種,包含膠體金、乳膠及免疫層析三種方法。據不完全統計,其中涉及之江生物、亞輝龍、熱景生物、諾唯贊、麗珠集團等14家上市公司。抗原檢測市場的機會已來?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提醒,隨著疫情管控措施的優化,后面的核酸檢測會大幅減少,抗原檢測會增加。所以,近期市場也比較關注一些抗原生產廠家,這和之前炒作核酸一樣,屬于短期熱門股的炒作。炒這些股票的風險是比較大的,一旦熱度過后可能會跌回來。所以,可以看作短期機會,比較適合一些短線投資者,不太適于長線投資者。
“由于大規模核酸檢測的風口已過,居家自行檢測的抗原檢測風口已來。”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趙喜龍認為,按照美國之前對九安醫療的訂單規模,中國國內市場需求將是美國的訂單的5-10倍,所以目前抗原檢測的風口即將到來。
九安醫療自2021年年末開始承接美國政府訂單。該公司財報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為160.50億元,同比增長31918.64%。2021年,九安醫療歸母凈利潤僅為9.09億元。九安醫療坦言,業績增長主要是受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產品iHealth試劑盒產品銷售大幅增長帶動。但趙喜龍認為,“隨著獲批抗原檢測試劑盒產品數量增加,中國國內廠商競爭加劇,可能會帶動價格快速下降。”
“抗原檢測將成后疫情時代的重要檢測辦法,其需求量巨大。如果按照現在中國國內需求量來測算,這個抗原檢測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000-5000億的市場規模。”趙喜龍補充道。
對于目前的上市企業來說,紅利期剛剛開始。成本會伴隨需求量減少、生產量增加而下降,但目前還遠遠沒有達到這個階段。“抗原檢測廠商面臨的主要風險是新冠疫苗的大范圍接種降低患病率,這將會影響檢測使用基數,對企業構成影響。”趙喜龍說。
抗原檢測上下游產業鏈誰將獲益?趙喜龍認為,抗原檢測以上游為主,包括PVC膠板、NC膜、包裝材料、抗原抗體及輔助材料等部分組成,中游為抗原檢測試劑盒上市企業,下游為藥店及線上藥房,都將在抗原風口中受益。
楊德龍表示,應該都會受益,只是受益的毛利率不太一樣。相關上、下游都應是短期受益,但其表現和之前的核酸檢測不具有可比性,抗原檢測僅是自愿行為,所以,利好的體量應該沒那么大。(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原創,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宋亞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