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弱需求驅動油價創年內新低
作者 鐘正生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張璐 平安證券資深宏觀分析師
【資料圖】
范城愷 平安證券宏觀分析師
李梟劍 平安證券宏觀研究助理
2022年11月以來,國際油價持續下行,近日創下年內新低。
首先,歐盟、G7(七國集團)和澳大利亞對俄羅斯海運石油出口設置每桶60美元價格上限的決定12月5日生效,加劇油價波動。如果俄羅斯出口原油價格超過設置的價格上限,將禁止歐盟企業為俄羅斯原油運輸提供保險、金融等服務。俄羅斯方面曾表示,俄羅斯將不會供應石油給支持對俄石油限價的國家。因此,在俄原油被限價后,國際原油市場供給端將面臨更大壓力。
圖1 11月以來國際油價持續下行,近日創下年內新低
目前“限價令”的影響頗有爭議,實際影響仍需觀察。一方面,市場或有理由擔心俄羅斯主動減產,加劇全球石油供給的稀缺性,向發動制裁的西方國家施壓,這可能帶來油價上行壓力。另一方面,不少市場機構預測認為,60美元/桶對俄羅斯而言或是一個比較“舒服”的油價水平。綜合來看,當前油價可能不會過度抑制俄羅斯產油的積極性。而一定程度的限價,或也有助于市場快速消化前期有關地緣博弈的油價“泡沫”,促使國際油價從一個更為合理的水平“再出發”。這也解釋了“限價令”短期對油價的抑制效果。
其次,近期油價顯著向下調整反映了市場對需求的悲觀預期。市場對美聯儲加息預期保持高位,美國經濟“硬著陸”風險有增無減。一方面,目前市場預計美聯儲將在12月14日舉行的議息會議上加息75基點較一個月以前提升,而對于終端利率的預期已經達到5%左右。另一方面,中短端美債收益率仍處高位,這反映出市場對于美聯儲的加息預期并未明顯降溫,也折射出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的預期似乎更加明顯。
在高通脹、供給沖擊、貨幣緊縮等多重擾動下,全球經濟增長前景愈發黯淡,削弱國際原油的需求前景。OECD(經合組織)在2022年11月預測顯示,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將下滑至2.2%,低于2022年3.1%的增速。另外,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在12月5日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也下調了其對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為1.4%,低于其9月時預測的1.7%。而EIA(美國能源信息署)近日發布的短期能源展望報告中,將2023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預期下調16萬桶/日,至100萬桶/日,并同時下調了2022年及2023年的原油價格預期。
然而,當前市場可能充分關注需求下滑的影響,卻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石油供給的緊張與彈性。
一方面,美國原油產能恢復緩慢,使得原油市場供給更為緊張。2022年以來,美國原油產能逐步恢復但進展緩慢。另一方面,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合作伙伴)仍堅持減產,且未來有望采取進一步行動保護油價。2022年8月以來,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相繼上演“象征性增產”與減產,顯著增加了產油決策的靈活性,使油價在美聯儲強力緊縮的背景下仍保持高位波動。展望未來,倘若石油需求切實下滑,OPEC有望采取更積極的行動,阻止油價過快降溫。
此外,雖然美聯儲緊縮的終點尚不明確,但隨著經濟下行與通脹降溫,美聯儲政策取向需要由緊轉松。事實上,近一個月,隨著美聯儲暗示即將放緩加息節奏,10年期美債利率和美元指數已由本輪高點明顯回落。往后看,當前處于高位的美元指數仍有下跌空間,這也可能成為油價下跌的阻礙之一。
圖2 美國原油產能恢復緩慢
圖3 近一個月10年美債利率和美元指數回落
(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張芷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