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12月以來,多地再發消費券,這輪“紅包雨”你搶到了嗎?
繼“新十條”發布之后,全國各地相繼將促銷費提上日程,發放消費券、開展購物節等活動真可謂是應接不暇。廣大市民紛紛表示,搶消費券成了自己的“新任務”。今天咱們一起來看看,各地消費券都有什么新玩法。
首先是廣州,從12月8日20時至12月19日24時,廣州政府分三輪不間斷發放消費券共計三千萬元。派發的消費券涵蓋輕茶餐飲、超市、電商、正餐住宿、百貨五大場景,面值從10元至100元不等。這也難怪有市民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感覺買的‘非常爽’”!甚至還和身邊朋友討論搶券和用券的小技巧。
其次,深圳本輪購置補貼活動主要針對電子和家用電器,在全市數百家線下門店同步鋪開,根據政策,共有包括冰箱、空調、手機等超過6100款產品。市民購買電子和家用電器等,最高按照銷售價格的15%給予補貼,活動期間每人最高補貼2000元。同時,武漢同樣著眼于家電家具等大宗消費的拉動作用,從12月8日起發放“樂購武漢”家電家具消費券,投放金額也是高達1000萬元。
還有更加豪氣的,福建省安排2億元支持各地發放消費券,并結合當前消費市場需求,將促消費活動延長至12月底,鼓勵各地開展跨年促消費活動。進入12月,福建全省已有福州、漳州、寧德、三明、平潭等市通過各種形式發放了消費券。此外,四川省也開始發放文旅消費券,海南省啟動了“海南離島免稅跨年狂歡季”,更是把優惠活動持續到了明年元宵節。
疫情以來,發放消費券更是已成為了提振消費信心、助力復工復產、促進經濟回暖的重要方式。以廣州為例,廣州市商務局數據顯示,在今年5月的消費券發放活動中,廣州市消費金額在一周內環比增幅為17.35%,消費筆數環比增幅為13.49%。
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數據則顯示,截至5月7日,在今年首輪促消費中,廣東累計投放涉及金額6.07億元的政府消費券,撬動消費交易35.81億元,“乘數效應”明顯。
據證券時報報道,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勞幗齡表示,促進消費著力點并非僅僅在消費,擴大內需戰略必須要從源頭上發力,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結合。除了末端刺激消費,前端調整供給,還需要輔以讓百姓錢袋子鼓起來的積極措施,大家才會敢消費、能消費。消費這駕馬車才能真正跑起來。
“宅男財經”(抖音搜索 195395027)為中新經緯旗下抖音賬號,主打個人IP,聚焦財經領域,結合時事熱點,講述用戶喜聞樂見的財經故事或財經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