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魏薇)“普遍無擔保、少抵押、缺風控數據,使得小微企業往往‘失血’容易‘輸血’難,這長期以來成為制約小微金融發展的難題。”近日,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金曉龍對中新經緯表示。
在金曉龍看來,數量龐大的小微企業是中國經濟的毛細血管,涵養了眾多就業崗位,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扮演著“穩定器”的角色。但疫情期間,小微企業成為受沖擊、受影響最大的群體。
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金曉龍 來源:受訪者提供金曉龍介紹,作為一家為小微經營者而生的科技銀行,網商銀行不設線下網點,首創無接觸貸款“310”模式(3分鐘申請,1秒鐘放款,全程0人工干預),讓一部手機就是一個便捷的銀行網點。截至2022年6月,累計超過4900萬小微經營者使用過網商銀行的數字信貸服務,過去一年新增客戶中,超過80%為經營性首貸戶。
談到網商銀行未來的發力點,金曉龍指出,第一,滿足經營復蘇急需的資金支持。春節消費旺季即將到來,網商銀行將聯合合作伙伴,為中小微企業新增1000億元貸款授信額度,打好“回血之戰”,讓小微企業能夠過個好年。
第二,大力發展數字供應鏈金融,提升產業鏈的安全與穩定。疫情發生以來,越來越多的小微企業通過數字化經營提升韌性。隨著實體經濟的數字化提升,支持供應鏈的金融服務方式也在發生變化,由“1+N”升級到“1+N²”模式成為可能。除了圍繞核心企業的N——經銷商、供應商之外,要讓供應鏈更下游分銷商、零售商也能獲得普惠金融的服務。
第三,持續推進小微金融科技創新。因為數據缺失,小微企業畫像難因此風控難。過去一年,網商銀行發布讓小微企業可以提交數據自證獲取信貸的“百靈”智能交互式風控系統、應用于農村金融的衛星風控系統“大山雀”,以及數字供應鏈解決方案“大雁系統”,將人工智能、衛星遙感、圖計算等技術應用于小微金融。未來,網商銀行將持續以科技創新,推動普惠金融服務向觸達不易、服務不充分的“空白市場”和“薄弱地帶”延伸。
“我們期待,明年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金融機構、市場主體能夠協同創新,建立數字化、系統化的小微金融服務體系,建立長效服務機制,讓金融活水直達實體經濟將成為重點。”金曉龍說。(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魏薇:vivi1257@163.com)(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羅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