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博)上市公司踩雷信托等資管產品事件層出不窮。
12月20日晚間,恒銀科技公告稱,購買的信托產品本金1.70億元及剩余投資收益未兌付,存在本息無法全額收回的風險。吉華集團同樣公告稱,購買的信托產品存在延期兌付風險,存在本金5000萬元無法全額收回的風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兩家上市公司合計本金達2.2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兩家公司購買的兩款信托產品擔保方均涉及融創相關公司。到底發生了什么?
融創相關公司擔保
近期熱門信創概念股恒銀科技12月20日晚間公告稱,公司購買國民信托的“國民信托·慧金87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到期日為2022年12月20日,截至本公告日,公司共計收到該產品投資收益1298.59萬元,本金16999.15萬元及剩余投資收益到期未兌付。鑒于此次投資款項的收回時間尚存在不確定性,并基于非保本理財產品的性質,故存在本息無法全額收回的風險。
另一則補充提示公告稱,該信托增信措施較為完備,融創華北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為該信托計劃提供連帶責任保證擔保,由抵押人提供4.2萬㎡的房產為抵押物。
來源:恒銀科技公告
同日晚間,吉華集團公告稱,與陸家嘴信托簽署《陸家嘴信托—華鼎18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合同》,認購信托計劃第六期,到期日為2022年12月15日,預期收益率為7.10%。截至本信托到期日,交易對手未能償付應付債務,該信托計劃自2022年12月15日起進入延長期。
吉華集團表示,鑒于此次投資款項的收回尚存在不確定性,并基于非保本理財產品的性質,故存在本金5000萬元無法全額收回的風險。
在吉華集團提到的增信措施中明確,融創恒基以其持有的唐山新拓100%股權提供質押擔保;融創集團與唐山新拓分別提供連帶責任保證擔保。
天眼查APP顯示,融創華北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天津融創不動產成員,是一家以從事零售業為主的企業。股權結構圖顯示,該公司由融創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持股99%。
融創恒基,全稱北京融創恒基地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天津融創不動產成員,是一家以從事房地產業為主的企業。該公司為融創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全資控股孫公司。
二度“中招”
事實上,恒銀科技、吉華集團都不是首次遭遇資管產品暴雷了。
今年9月26日盤后,恒銀科技公告稱,公司購買的長安信托發行的“長安寧-盈祥1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金額1500萬元,預期年化收益率8%,預計收益金額120萬元。但截至投資收益到期日,公司共收到該信托產品投資收益63.67萬元,本金1500萬元和剩余投資收益尚未兌付。
公告披露,這一信托產品的資金是用于正邦集團有限公司發放流動資金貸款。正邦集團有限公司以其持有的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股上市公司正邦科技)股票作為質押擔保,江西永聯農業控股有限公司提供連帶責任保證擔保。
對于逾期原因,公告稱是受“豬周期”影響,正邦集團有限公司近期因流動資金緊張,導致信托產品發生逾期未兌付情形。當時,長安信托已凍結正邦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正邦科技非限售流通股股票6762萬股,并已在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完成執行案件立案。
而吉華集團上一次“踩雷”的信托產品,背后涉及的公司,同樣是融創相關公司。
今年9月29日盤后,吉華集團發布關于購買信托產品進展情況暨延期兌付公告稱,公司與中建投信托簽署了“中建投信托-安泉593號”信托合同,認購該信托計劃的第四期,金額為5000萬元,購買日期為2021年3月31日,到期日為2022年9月30日,預期收益率7.00%,用于向東方影都融創投資有限公司發放信托貸款,用于其項下東方影都A-4-2住宅項目一期的后續開發建設。
來源:吉華集團公告
不過,因交易對手或擔保人未能按時足額履行債務或其他原因,該信托計劃自2022年8月9日起進入延長期,延長期6個月,到期日調整至2023年2月9日。
當時披露的增信措施稱,融創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提供連帶責任保證擔保;青島融創建晟投資有限公司作為共同還款人,以其持有的1宗住宅用地、2宗非住宅用地提供抵押擔保。
有何影響?
在恒銀科技和吉華集團的公告中,兩公司均表示,此次投資款項的收回時間尚存在不確定性,對公司本期及期后利潤的影響亦存在不確定性。公司目前經營狀況良好,財務狀況穩健,該事項不影響公司正常運營及日常經營資金需求。
影響具體如何?“V觀財報”分別致電恒銀科技、吉華集團董秘辦,對方電話均無人接聽。
資料顯示,恒銀科技成立于2004年5月,是一家智慧銀行解決方案提供商,致力于提供傳統銀行向智慧銀行轉型升級過程中所需的現金類、非現金類、支付安全類等智能產品、技術和服務。吉華集團成立于2003年8月,主要從事染料、染料中間體及其他化工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從財務數據看,今年前三季度,恒銀科技歸母凈利潤虧損0.79億元,2020年、2021年全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32億元、0.19億元。
吉華集團今年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虧損0.42億元,2020年、2021年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2.31億元、1.36億元。
也就是說,無論是1.70億元對于恒銀科技,還是5000萬元對于吉華集團,并不是一個小數字。
二級市場上,12月21日,恒銀科技一字跌停,截至收盤報價5.57元,總市值28.99億元。吉華集團震蕩走低,截至收盤微跌0.63%,報價4.72元,總市值33.04億元。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恒銀科技股東數為28146戶,戶均持股市值8.16萬元。吉華集團股東數為27466戶,戶均持股市值11.83萬元。(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