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財富管理行業亟須做好投資者陪伴
作者 曾剛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
(相關資料圖)
從過去多年發展來看,財富管理顯示出非常強勁的發展勢頭。從公募基金,再到銀行理財,過去十幾年中規模增長非常快,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原因在于兩方面,一方面,需求端居民、企業財富的積累促使財富管理需求持續提升,老百姓財富管理意識也在不斷增強;另一方面,金融機構也愿意向財富管理行業發展。銀行發展理財業務、理財子公司,是因為傳統間接融資在新發展環境下有越來越多的約束,原有模式賺錢越來越辛苦。而這是由于息差不斷收窄,風險上升,同時資管約束導致資本消耗,傳統業務“卷”出新高度已經到了飽和的邊界。
這種背景下,金融機構要尋找新的發展空間,肯定要做輕資本業務、受息差收窄影響比較小的業務,以及不產生直接風險的業務。資管或財富管理業務是最符合這個要求的,還可以提高ROE(凈資產收益率)。因為這塊業務不需要資本帶來收入增長,對修復銀行估值也有好處。
當前,很多上市銀行都在強調財富管理業務是轉型的重點方向,給資本市場帶來新的想象空間。
從整個國家發展的背景來看,由于財富管理業務和資本市場相關,和直接融資市場相關,因此資管市場仍是中國金融改革發展的重點。
黨的二十大報告也提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前兩塊都是講規范,最后就是講發展,未來要做好資本市場業務。當然這個發展方向不意味著銀行沒有機會,只是業務重心發生變化,銀行的理財子公司和財富管理平臺有很大發力空間。
過去,財富管理行業經歷了快速的發展,從原來很小的規模到目前百萬億元規模,未來規模可能會更大。這是由底層邏輯推動的。所以,不管資管新規怎么規范這個行業,供求關系決定著這個行業會持續地發展。具體而言,未來財富管理行業體現出了五大明確趨勢。
第一,財富管理行業規模還要再擴大。雖然與過去相比規模是有所增加,但從中國金融機構整體來看還是不夠大。因為銀行業的資產規模大概在350萬億元以上,資管行業規模剛過100萬億元。如果與西方主要國家的金融體系相比較,中國資管規模占比顯然是不足的。在美國,機構投資者的資產規模可能超過商業銀行。國內的投資機構如果做到跟商業銀行規模相當,意味著至少可以做到300萬億元。同時,行業可能會分化,不同行業發展的側重會有所不同,各家資管機構會根據自身比較優勢尋找定位,尋求差異化發展。
第二,細分市場將出現新的機會。當財富管理行業正處于從原來的高凈值客戶向長尾客戶擴展的過程中,可能會形成新的業務發展機遇,包括個人養老金市場,還有“新市民”概念機會等。特別值得關注的是2022年取得了快速發展的個人養老金市場,不僅提供銀行理財,還有保險、公募基金等相應產品。對銀行來說,由于每個人只有一個賬戶,個人養老資金賬號當中資金積累有限,銀行還要為客戶免一些費用,因此短期內沒有太直接的回報,但銀行對此趨之若鶩。因為這是具有長期發展潛力的市場。個人養老金是養老的一個重要支柱,從其他發達國家金融體系來看,養老金是機構投資者的資金來源,在整個金融市場當中占比非常高。中國現在一人一個賬戶,每年存入1.2萬元,如果持續積累很多年,也是一個規模非常大的長期市場。這個過程中,會形成圍繞著客戶探索相應的服務體系和平臺等市場機會,可探索空間巨大。
第三,行業分工與合作會變得更加成熟。一個完整的生態從銷售再到產品設計,再到投資,涉及不同環節,而不同的環節理論上來講既可以由一個機構來完成,也可以由不同機構來完成。尤其在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的金融市場當中,更多機構開始在細分市場中根據自己的特點培養專業化能力,然后和其他機構合作,提升整個系統效率。
第四,在數字化加速的過程中,科技能力比較強的金融機構已經開始打造大型財富管理平臺,把不同專業服務、不同機構的專業服務嵌到一個場景當中,并根據不同類型客戶需求打造不同類型的平臺。
第五,是投資者的教育和陪伴。2022年股票市場波動較大,公募基金購買者有多年經驗,比較成熟,他們的贖回沒有在市場上引起較大關注,但銀行的兩撥回撤引發市場高度關注。而且,最近這一波還引發債券市場的波動,甚至債券市場風險開始超過了股票市場。這種問題的出現是由于資管轉型過程中,產品已經實現了轉型,但投資人的理念沒有轉型,出現脫節。資管新規過渡期的結束,才只是銀行理財的開始,這個過程一定伴隨著投資者理念的逐步轉化。金融機構需要自身不斷完善,同時也需要第三方專業機構的加入,做好投資者陪伴,共同促進投資者投資理念轉變,為整個銀行理財、資管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