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節后A股“開門紅”或可期待
作者 郭施亮 財經評論人
2022年,股市下跌、銀行理財凈值下滑、基金凈值縮水等,成為投資市場的熱門話題。許多投資者采取了“防御性存款”的策略,“現金為王”似乎成為風險抵御的選擇。2023年春節假期將至,投資者已經提前做好了假期期間的投資選擇。有看好節后市場,選擇“持股過節”“理財過節”的投資者,也有仍堅持“現金為王”的投資者。2023年節后市場是否值得期待?當前行情是否已經兌現了預期?
(資料圖片)
從股票市場看,截至1月19日,2023年以來A股主要市場指數均出現了大幅攀升的走勢。其中,上證指數年內上漲4.89%、深證成指年內上漲8.15%、創業板指年內上漲9.57%。此外,滬深300年內上漲7.35%、上證50年內上漲7.04%。
步入2023年,A股市場主要指數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走勢。對2023年以來的行情,一方面可以解讀為情緒反轉的表現,另一方面可以認為體現了技術修復與估值修復的需求。
從2022年以來的市場走勢來看,以白馬股為代表的核心資產出現了快速下跌的走勢,并跌至了歷史估值低位水平。用簡單的話來描述,就是“超跌”了。
事實上,從多家白馬股的走勢分析,已經較市場指數率先見底,并從2022年10月底以來出現了情緒反轉的走勢。2022年10月底至今,部分白馬股的累計漲幅已經達到了50%左右的水平。
從技術性角度看,目前不少白馬股基本上形成了趨勢反轉的走勢。即使近三個月白馬股的累計漲幅比較大,但與2021年初的高位相比,目前的價格依然與當時有著較大的差距,本輪反彈行情更可能定義為估值修復。
從理財市場看,2022年末債券市場出現急跌至今,債券市場已經出現一些變化。2022年底的理財贖回“負反饋”導致債市大幅調整,而根據中信證券研報,近期理財存續規模收縮幅度有所放緩,且理財凈賣出債券規模出現明顯下降,信用利差也出現收窄趨勢,種種跡象均證明目前理財贖回潮風波在逐步平息,贖回壓力最大的階段已經過去,債市已初步具備風險緩釋基礎,或將逐步修復。
在此背景下,對于選擇“理財過節”的投資者,筆者認為,在市場流動性穩定的背景下,“理財過節”應該問題不大,可以獲得比較穩定的投資收益率。2023年市場環境可能會相對友好,市場流動性環境穩定、全球市場風險偏好改善,將給理財市場帶來積極的影響。
總的來說,理財收益率傾向于穩定,但很難實現快速增值;持幣過節最安全,但如果長假期間沒有黑天鵝利空,加上長假期間外圍市場造好,則節后可能會有踏空風險。因此,筆者更傾向于持股,但應注意的是,持股過節最大不確定風險在于長假期間外圍市場的波動以及政策環境的波動風險。
從內部環境分析,中國國內市場穩增長的預期比較強烈,2023年已有多地發布了全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并有著積極的展望。在促進經濟發展的背景下,2023年中國國內市場的貨幣環境基本上不會發生較大的轉向,有利于股票市場的平穩運行。
除此以外,房地產市場的變化,影響著眾多細分領域的發展命運。房地產再融資松綁,給房地產市場的穩定運行帶來了積極的影響,房地產市場的投資活力有望得到激活,但房地產市場可否出現實質性的回暖,則取決于未來的實際需求情況。
從外部環境分析,美聯儲加息周期會否出現實質性的拐點,影響著整個市場的風險偏好與投資情緒。2022年,美聯儲大幅加息引發全球股票市場的劇烈波動。2023年,雖然美聯儲仍未結束加息周期,但與2022年激進式加息動作相比,加息頻率與力度有望逐漸降低。市場預期,2024年美聯儲加息周期有望出現實質性的拐點,如果通脹率超預期下降,那么美聯儲加息周期拐點有望提前確立。
綜合來看,2023年應該不會有太多的黑天鵝事件,股票市場的波動率有望逐漸平穩。從A股市場歷年來春節后的股市表現來看,基本上呈現出漲多跌少的運行局面,從某種程度來看,節后“開門紅”的走勢還是可以期待的。(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張芷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