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魏薇)近日,有媒體報道稱,2022年12月,有兩位客戶先后收到興業銀行短信通知,稱其成功開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但此前二人均未授權銀行開立該賬戶。截至發稿,銀行方面暫未對此事進行回應。
個人養老金制度原本是實現養老保險補充應運而生的一項制度,初衷是希望個人能在青中年時期積累財富,以便讓老年生活能夠更加從容。
在個人養老金開閘后,銀行成為金融機構中宣傳力度最大、優惠力度最高、行動速度最快的機構,不僅撒下了巨額紅包吸引客戶開通賬戶,還為員工設下了開戶數的KPI指標,力求在這場“開戶”大戰中占得先機。
在開戶大戰日趨白熱化的同時,誘導開戶、代開、從淘寶買賬戶指標、甚至盜開個人養老金賬戶等亂象被曝光。這些亂象背后反映了個別銀行和基層工作人員在執行政策時跑偏走樣,為了完成考核指標,枉顧銀行和監管的規定,自以為做得滴水不漏、無人知曉,實則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上述做法只看到眼前小利,犧牲了長遠經營的大利,不僅侵犯了客戶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還損害了銀行的聲譽、斷送了銀行和客戶之間的信任。
莫名被開個人養老金賬戶背后,還有更多問題待解。第一,客戶的信息究竟是誰泄露的?第二,銀行在開戶過程中為何沒有發現問題?第三,銀行KPI指標設計是否合理,是否放縱或默許員工以違規手段為客戶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第四,是否存在販賣個人信息從中牟取暴利的黑產鏈條?
別忘了,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前提是“個人自愿參加”,商業銀行不能忽略客戶的主觀意愿,在程序上必須要規范操作,嚴格核實客戶的個人基本信息。
要知道,違背客戶意愿開出來的賬戶是守不住的,反而會造成客戶心理上的反感與抵觸,也不利于推廣個人養老金制度。只有靠提升服務質量和提供豐富優質的金融產品,才能贏來更多真金白銀的力挺。(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魏薇:vivi1257@163.com)(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羅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