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證監會宣布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正式啟動。全面注冊制下,市場風格會發生哪些變化?投資者應注意哪些風險?
(相關資料圖)
炒差、炒殼風險加大
據證監會介紹,這次改革的重中之重是上交所、深交所主板。改革后主板要突出大盤藍籌特色,重點支持業務模式成熟、經營業績穩定、規模較大、具有行業代表性的優質企業。全面注冊制下,市場風格將發生哪些變化?
上海交通大學李峰、張一愫指出,鑒于此次并未對主板存量股票的漲跌幅限制作出調整,因此整體市場的交易風格和換手率可能不會有明顯改變。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也表示,“主板的定位大盤藍籌,市場風格特色與之前相比并沒有改變,這是因為中國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不同板塊對新上市公司的定位不同。”
股民該如何進行投資?與之前相比有何不同?增量研究院院長張奧平認為,由于全面注冊制改革徹底打開企業IPO大門,上市公司資產將不再稀缺,在核準制下的一二級市場估值價差也將不復存在。因此,在破發常態化下,公司在上市之初不斷漲停的現象不會再頻繁出現,企業上市前后的估值也將趨于“平穩”,只有真正具備高增長潛力的企業,市值才能得到持續的提升。
“對于投資者而言,投機性的‘炒小、炒新’將面臨破發常態化與資本價值‘一九分化’,‘炒差、炒殼’將面臨退市常態化,長期價值投資為王。”張奧平表示。
全面注冊制后,殼資源的價值會相應減少,退市也將更為常態化。楊德龍建議,投資者更應注重價值投資,避免跟風投資題材股、垃圾股,減少因此造成的投資虧損和買到有退市風險股票的可能。
全面注冊制會否引起分流?
對于全面注冊制推行,一些股民擔心會否帶來股票供給變多進而導致股市流動性分流,引起股市下跌。
李峰、張一愫通過對比創業板在注冊制改革前后對存量和增量市場的影響,預計主板在注冊制之后,在短期內會迎來一波企業IPO快速增長期,主板上市公司有快速擴容的可能性,此后逐步穩定。
民生證券策略分析師牟一凌復盤了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首批科創板公司上市交易,以及創業板注冊制試點等注冊制試點的關鍵時刻之后市場(萬得全A)一個月和一個季度的區間表現,發現并無很明顯的漲跌規律,大小盤風格(滬深300和國證2000)也并無明顯漲跌規律特征。
牟一凌指出,這一方面是因為注冊制從征求意見到正式落地仍存在時滯,而且股票供給的增加并非爆發式,而是循序漸進,瞬時的流動性沖擊可能并不大;另一方面微觀流動性并非一直都是當時市場表現的核心驅動因素,需要結合當時的環境進行判斷。
相比之下,牟一凌認為,在基金負債端存在一定贖回壓力、市場投資者的預期存在裂痕的背景下,全面注冊制的推出可能成為新的邊際交易熱點,在存量博弈之下反而可能會加快行業輪動。
楊德龍也表示,全面推行注冊制并不會影響到A股市場的基本運行走勢。他具體指出,注冊制是成熟市場普遍采取的新股發行方式,股票注冊上市的節奏由市場決定,在市場低迷時注冊上市的數量和融資額減少,市場走好時則反之,對流動性的影響也將是市場化的體現。
從當前看,1月僅16個交易日北向資金累計加倉A股高達1412億元,單月凈流入金額創陸股通開通以來歷史新高。楊德龍表示,外資持續流入下,預計2023年A股走出結構性牛市的機會較大。(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張芷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