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陽)近日,榮正咨詢發布了《創業板注冊制三周年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研究報告》(下稱《報告》),并授權中新經緯研究院發布。報告指出,2020年8月24日(創業板注冊制首批企業上市)至2023年8月23日,三年期間,公告股權激勵的上市公司數量為578家,公告率為65.12%,實施股權激勵的上市公司數量爆發式增長78.95%,公告率大幅提升13.49%。
創業板是中國多層次現代化金融體系的重要版圖,已走過近十四個春秋,作為主板市場補充、孵化優質企業的證券交易市場,創業板監管一直與主板同步,從嚴要求。創業板注冊制改革不僅優化了企業IPO的標準和流程,其股權激勵制度也更為靈活。《報告》顯示,從股權激勵使用工具來看,創業板開板以來至注冊制改革前第一類限制性股票使用占比達到58.31%,股票期權使用占比達到26.31%。創業板改革后第二類限制性股票躍升為使用頻率最高的工具,共442例,占比達62.78%,第一類限制性股票、第一類和第二類限制性股票的復合工具以及股票期權,占比分別為17.05%、8.95%、7.10%。第二類限制性股票的廣泛使用得益于它有效解決部分核心技術人員“出資難”的問題,降低激勵對象的出資成本。
報告認為,注冊制改革后,激勵對象仍主要聚焦于公司的核心人才,超九成的激勵計劃將激勵對象占員工總數的比例控制在30%以下,而激勵對象覆蓋全公司員工人數50%以上的僅有10家公司。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統計,創業板注冊制實施以來,企業公告的股權激勵方案有660份激勵計劃選擇常規定價方式,44份選擇自主定價方式。其中限制性股票激勵折扣為五折以下的激勵計劃占比達5.57%,折扣比例大多數保持在三折到五折之間,自主定價折扣力度未有顯著突破,由于創業板企業股價波動幅度大,公司為了保障激勵對象在達成業績考核后的收益而對激勵力度進行的合理調整,定價在三折以下的企業僅僅3家。
創業板股權激勵發展迅速,報告統計了2006年以來至2023年至今各板塊推行過股權激勵的上市公司家數及股權激勵在各板塊中的覆蓋率,其中創業板首期公告家數為836家,占五個板塊上市公司總家數的29.49%,創業板的股權激勵覆蓋率也最高,達到63.77%——即創業板超過60%的上市公司已推行過股權激勵計劃。創業板單個企業公告頻次為1.89,于各板塊排名第一,是當前股權激勵的最佳實踐平臺。
報告認為,創業板通過改革更好地發揮了服務實體經濟創新效能,并為全市場推行注冊制奠定了堅實基礎。注冊制后的創業板,因為第二類限制性股票制度的引進,股權激勵公告率大幅提高。以創業板注冊制改革為時點,以三年作為一個維度來看,期間公告率從51.64%提升至65.12%,增加了約13個百分點。
報告總結,創業板實施注冊制改革股權激勵的新政策給予了創業板企業更豐富的激勵工具、更廣泛的激勵覆蓋范圍,更高的激勵股比上限,以及更大的折扣力度等利好變動。該政策調整大大提高了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操作空間,創業板改革三年來,激勵政策優化得到板塊上市公司的積極響應。
↓↓報告全文掃碼獲取↓↓
(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宋亞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