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一支筆創造數百億財富,潮汕陳湖文三姐弟創下了一個商業傳奇。
出生于盛產商人的潮汕,發家于大都市上海。33年時間,陳湖文、陳湖雄、陳雪玲三姐弟,從汕頭山村兩間小平房起步,以做一支“讓學習和工作更快樂、更高效”的筆為使命,將“晨光”牌文具銷往全國,出口至全球50多個國家及地區。
如今的晨光股份(603899.SH)已經成長為龐然大物,其自稱是全球最大的文具制造商之一。2021年,晨光股份營業收入達到176億元,遠超同行。
近10年,晨光股份營業收入、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簡稱“凈利潤”)雙雙持續高速增長,展現出“晨光”般的成長氣質。作為實際控制人,陳湖文三姐弟也登上了富豪之列,財富達600億元。
有市場人士認為,晨光股份目前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實際控制人三姐弟“擰成了一股繩”。
然而,晨光股份業績增速明顯放緩,同行的奮起,研發創新不足,產品質量問題頻發,市場集中度偏低等等,三姐弟也面臨嚴峻挑戰。
“晨光”還只是早晨的一縷陽光,散發的熱力有限,公司急需破局突圍,需要真正構筑起壁壘,以抵御危機。
靠一支筆發家致富
潮商是中國著名的商幫之一,走出了一大批知名商人。李嘉誠、馬化騰、劉鑾雄、黃光裕、朱孟依等,均出自潮汕,陳湖文三姐弟也出自潮汕地區。
陳湖雄與陳湖文是雙胞胎,1970年7月出生于廣東省汕頭市。公開消息稱,陳湖雄也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開始創業的。
相傳陳湖雄從小就不喜歡學習,經常逃課,學習成績常常是全班倒數,讀高三時,他一下子“醒”了,開始奮發學習,但為時已晚,底子差、學習吃力,兩次復讀仍“名落孫山”。
1987年,對高考灰心的陳湖雄外出打工,在一家文具廠當推銷員。在推銷路上,聰明的陳湖雄很快發現,一家一家上門推銷速度太慢,為何不把文具直接賣給文具店呢?
直銷變經銷,陳湖雄為文具廠拉來了很多百貨店經銷商,連續八年,他奪得銷售冠軍。
較強的銷售能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文具廠,陳湖雄也在尋思,文具市場空間較大,自己為何不可以生產文具?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一批文具品牌倒閉,陳湖雄代理的文具廠也不能幸免。沒有了貨源,陳湖雄的生意斷了,于是,他下定決心自己辦廠生產文具。說是機會,其實也是無奈,陳湖雄開始真正的創業之旅。
此時的陳湖雄,已有數十萬元積蓄,加上在文具行業積累了不少資源,創業是有底氣的。于是,他邀請姐姐陳雪玲、哥哥陳湖文“一起干”。
上海筆廠多,經過考察,陳氏三姐弟選擇在上海創業,并在奉賢租賃了一塊地建廠,取名為晨光文具(現更名為晨光股份)。
10年的文具推銷生涯,讓陳湖雄深知,只有過硬的技術產品、市場需求的產品才能走得更遠。于是,他高薪聘請技術人員,與技術人員吃住一起,潛心研發攻關,將技術與市場需求結合。
晨光文具終于研制出了合格產品,掌握了生產筆頭的核心技術。官網顯示,目前,晨光文具擁有841項專利,處于行業前列。
陳湖雄還注意創新,提出晨光文具必須“總有新創意”。將卡通人物植入到筆帽上,漂亮又可愛,一經上市就熱銷,晨光文具迅速崛起。2011年,其銷售收入14.47億元,2014年,營業收入超過30億元。
2015年1月27日,晨光文具闖關IPO登陸上交所主板市場。2020年,公司營業收入達131.38億元,陳湖雄以186.8億元身家位列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第200位。
2021年2月18日,晨光文具股價漲至每股100.77元,市值934.14億元,陳湖雄的財富最高達231億元。
姐弟同心利益分配均衡
陳湖雄自信地表示,晨光文具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文具制造商之一,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誠如其言,從近10年的發展來看,晨光文具確實表現不俗。2011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為14.47億元,2021年,營業收入達到176.07億元,10年增長161.60億元,增幅為11.17倍。凈利潤方面,2021年為1.29億元,2021年為15.18億元,累計增長13.89億元,增幅為10.77倍。
晨光文具披露,其產品涵蓋書寫工具、學生文具、辦公文具及其他相關產品,在全國覆蓋超8萬家零售終端,擁有晨光生活館、九木雜物社等523家零售大店,同時基于市場需求每年推出上千款新品,產品遠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合作伙伴遍及全球。
陳湖雄引以為傲的是,近年來,APEC會議、博鰲亞洲論壇、全球CEO大會等國家級高端會議現場均可見到晨光文具的各類產品。他說,晨光文具已經展現出晨光打造“世界級晨光”的愿景。
那么,晨光文具如何從一只不起眼的筆身上創造數百億財富,成就一段商界傳奇?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晨光文具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業,陳湖雄、陳湖文、陳雪玲三姐弟從創業之時其就牢牢控制著公司,三人均在公司擔任要職。
從職務分工看,哥哥陳湖文擔任董事長,初期擔任公司總經理,其是清華大學-明尼蘇達大學全球管理博士項目博士。弟弟陳湖雄是最初的創業者,擅長營銷,初期為公司董事長,現任總裁。姐姐陳雪玲曾擔任公司生產中心副總經理,即負責公司生產。
從財富分配來看,總體而言較為均衡。
晨光文具的控股股東為晨光控股,其持有晨光文具57.77%股權,陳湖雄、陳湖文、陳雪玲分別持股晨光控股38%、38%、24%。陳湖雄、陳湖文、陳雪玲還分別直接持股晨光文具1.47%、1.47%、0.87%。
目前,陳湖雄持股73.34%的上海杰葵投資管理事務所(有限合伙)持有晨光文具1.56%股權,陳湖文持股79.33%的上海科迎投資管理事務所(有限合伙)持有晨光文具1.58%股權。
據此計算,陳湖雄三姐弟直接間接合計持有晨光文具63.98%股權。
如果以2021年2月18日的市值計算,三姐弟的持股財富達600億元,陳湖雄、陳湖文、陳雪玲持股財富分別為231億元、230億元、138億元。
在市場人士看來,在創業過程中及在公司運營期間,陳雪玲所做的貢獻可能相對要小一些,因此,其獲得股權相對兩個弟弟要少一些,也算是合理的。整體而言,三姐弟利益分配較為合理均衡。
在A股市場,同行業公司齊心集團兄弟五人創業,兄弟五人通過齊心控股持股齊心集團。如今,其實際控制人為廣東潮陽人陳欽鵬一人,且僅陳欽鵬一人在公司任職,擔任董事長、總經理。2021年,齊心集團虧損5.62億元。
主營地板的公司大亞圣象也是一家家族企業,曾經出現兄弟鬩墻,兄弟二人為權利酣戰五年,如今二人陰陽兩隔。
業績增速放緩產品質量待提升
晨光文具已經躋身全球前列,是否可以高枕無憂?顯然不是,相反,公司還面臨嚴峻挑戰。
近10年,晨光股份實現了營業收入、凈利潤持續高速增長,但是,目前其同比增速已經放緩。
從單季度經營業績看,2021年一二季度,公司實現的凈利潤分別為3.28億元、3.38億元,同比增長42.50%、44.34%;三、四季度的凈利潤分別為4.51億元、4.01億元,同比增速為0.57%、16.98%。其中三季度凈利同比持平源于上年三季度受疫情影響出現爆發式增長,四季度增速則明顯放緩,上年四季度的凈利潤同比增速為32.65%,2019年四季度的增速為41.77%。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速方面,2019年至2021年的四季度同比增速為38.19%、26.67%、15.35%,2021年降速明顯。
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為42.29億元,同比增長10.93%。2019年及2021年同期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28%、82.96%。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的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同比變動幅度為-16.04%、-13.34%,2019年及2021年的同期,凈利潤同比變動幅度為26.42%、42.50%,扣非凈利潤變動幅度為29.54%、69.49%。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增速放緩,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均為下滑。
近年來,針對晨光文具的一個突出的質疑是,產品質量不過關,吐槽集中于漏墨、茵紙、飛白(墨水出水不順暢)。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晨光文具曾因抽檢不合格,兩次發起召回。當年3月份召回11萬支初色中性筆,6個月后,“晨光”牌冰透固體膠的總揮發性有機物項目不達標,召回共計15.36萬支。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盡管晨光文具聲稱每年投入億元進行研發,但研發費率較低。
2021年,公司研發投入為1.89億元,約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為1.07%。截至2021年底,公司研發人員數量為450人,約占員工總數的8.14%。
2021年年度報告稱,公司每年推出上千款新品。據此計算,公司每天要開發出3款新品,從公司研發投入、研發人員數量看,全靠自身研發似乎有些難度。
文具行業集中度較低。相關數據顯示,國內共有8000多家文具企業,銷售收入超過10億的企業僅有5家,分別是晨光文具、得力集團、齊心集團、廣博股份和真彩文具。前五大文具品牌市場占有率合計不到20%,晨光文具的市占率也只有7.32%。
行業集中度低的弊端明顯——企業數量多,產品同質化嚴重,行業規范化程度不高,亦出現惡性競爭。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國內學生群體達3億、辦公群體1億,合計4億群體,這是一個龐大的文具需求市場。
目前來看,包括晨光文具在內,文具企業均沒有構筑起行業護城河,市場競爭無時不在,挑戰與危機隨時來襲。
晨光文具也在尋求轉型升級突圍。陳氏三姐弟恐怕要回歸“要有真技術”的產品初心,靠高端過硬產品形成真正的壁壘,晨光才能永放光芒。(記者沈右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