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月4日電 題:多家酒企計劃上市 下一個上市會是誰?
作者 蔡學飛 酒類分析師
(資料圖)
眾所周知,企業上市之后不僅可以更方便地融資,獲得更高的收益,改善公司治理,而且可以大幅提升企業品牌形象與價值,特別是對于白酒這類生活消費品,白酒企業有沒有上市存在較大的差別。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6年甘肅金徽酒在A股上市后,白酒行業至今已經6年沒有公司上市了,但這并不影響酒企紛紛提出上市計劃,在這些計劃上市的企業中,有幾個最為重要。
首先是郎酒,2021年郎酒銷售回款已經超過150億元,預計2022年銷售回款200億元左右,上繳稅款超50億元。可以說郎酒為上市籌備多年,無論從企業規模利潤、品牌形象價值,還是地方政府關系,郎酒都或是籌備上市企業有力的競爭者之一。
其次是與郎酒一河之隔的習酒,2022年習酒成立控股公司,從茅臺集團獨立。2021年習酒實現營業收入超150億元,現在的習酒有品牌,有規模,有利潤。習酒上市的呼聲也非常高。
與郎酒、習酒同時沖刺的還有國臺,2021年國臺也實現了百億銷售額。應該說,雖然國臺上市之路比較曲折,但是擁有天士力等強大的資本背書,國臺的上市依然非常值得期待。
除了這幾家,2022年7月,陜西省寶雞市政府也明確表示將全力支持西鳳酒于2024年主板上市。對于四大名酒之一、銷售收入正在沖刺百億的西鳳酒來說,“不蒸饅頭爭口氣”,就是為了陜西也要去上市。
此外,還有貴州的珍酒、董酒,四川的豐谷酒,重慶的江小白,河南的賒店老酒,廣西的丹泉酒,安徽的宣酒,也都有上市計劃或傳聞。對于這些酒企來說,有些上市算是錦上添花,但是對于更多的公司來說,上市卻關乎生死存亡。
不過,現在酒企上市并不容易,一方面是釀酒行業的上市窗口期已經結束了,另一方面是過度的資本化給酒行業帶來了許多社會的負面認知,中國酒行業需要時間去重塑形象。(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張芷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