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最低成交價跌破15萬元/噸 短期價格趨勢如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曹恩惠 上海報道
(資料圖片)
1月4日,闊別已久的安泰科多晶硅價格數據,重啟公布。
作為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下稱硅業分會)旗下一項重要的統計數據,安泰科多晶硅價格收集了國內11家一線硅料企業的價格,成為業內權威的硅料價格參考信息。
最新的價格顯示,本周國內單晶復投料價格區間在15.0至18.2萬元/噸,成交均價為17.82萬元/噸;單晶致密料價格區間在14.8至18.0萬元/噸,成交均價為17.62萬元/噸。
結合業內另一家機構PV InfoLink的數據,上周國內多晶硅致密料平均成交價格為24.0萬元/噸,最低成交價為18.5萬元/噸。
相較之下,本周硅料價格依然呈現急跌走勢。
自11月份國內多晶硅價格持續下跌以來,單晶致密料價格已經從高點的30.60萬元/噸降至目前的17.62萬元/噸,跌幅高達42.4%。
對此,硅業分會分析認為,近兩月硅料價格持續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前期硅片企業7至10天的高庫存狀態持續,且可靈活調節開工率,硅料的實際需求和預期需求明顯減弱。而同期硅料企業擴產增量仍在持續釋放,可見的市場供大于求局面使得部分潛在庫存壓力較大的企業率先讓價成交,導致近期硅料價格呈現大幅下跌走勢。
根據硅業分會的統計,12月份國內多晶硅產量約9.67萬噸,環比增加7.4%。2022年全年,國內多晶硅產量約81.1萬噸,同比增加65.5%。這其中,12月份的增量主要來自于大全能源和內蒙古通威設備維護結束復產的釋放量,以及樂山協鑫、包頭新特、潤陽新能源等新建產能的投產或爬坡增量。
據硅業分會調研稱,本周硅料市場實際成交情況依舊相對清淡,有實際訂單簽訂的企業約2至3家,大多一線上下游企業仍處于僵持觀望中。而其觀望的原因則是由于市場價格跌幅和跌速遠超預期,導致終端很難在產業鏈價格不穩定且波動較大的情況下有確定的采購需求,即便降價簽約,也存在執行不到位的可能。
“最近下跌的原因基本上是零售交易量很少,其報價拉低了統計價格。在近一個月的價格下跌過程中,硅料交易清淡,有價無市,安排長單的月度提貨量沒有履行,造成多晶硅廠庫存提升。”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專家委副主任呂錦標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當多晶硅價格出現急跌后,許多此前簽訂長單的下游企業觀望情緒漸濃,提貨積極性有所降低。
“硅料價格變化還是體現了零售領漲,長單定價跟漲;零售領跌,長單定價跟跌。”呂錦標指出,雖然下游履約不積極,但“只能拖一個月,因為現在手頭已經沒料可用了。今年市場好,鎖定的硅料不會輕易放棄。”
在呂錦標看來,今年光伏整體市場預期增幅較大,全球新增裝機規模約350GW,對應420GW組件。“今年的硅料供應量應該在150萬噸左右,可以生產600GW組件。平衡有余量,但余量不是很多。”
“今年為了占領更多的增量市場,誰都不愿意放棄已經鎖定的硅料。尤其上半年新投產的硅料產能不多,新增產能集中在下半年,尤其是在第四季度釋放增量。”呂錦標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盡管一季度的市場熱度比不上去年第四季度,但也并非淡季。“特別是在圣誕節后歐美的訂單處于恢復中,國內企業又都沒準備春節放假。且去年11月份長單采購的硅料也已用差不多了,還是會開始商議長單提貨,為春節生產備足料。”
事實上,硅業分會對于1月份硅料市場價格走勢亦提出了兩個關注點:一方面,根據1月份硅料和硅片的排產計劃,國內硅料產量預計在10萬噸以上,進口量約0.8萬噸,終端需求不變的情況下,1月份硅片開工率將因12月份庫存消化殆盡而小幅提升,從而硅料需求隨之增加;另一方面,本周硅片環節庫存已消化殆盡,同時硅片價格也基本觸底,產業鏈價格跌勢將從硅片環節開始逐步呈現企穩跡象。
因此,硅業分會預計,硅料環節受供大于求影響,雖然價格短期內上漲動力不足,但隨著硅片價格止跌企穩,第一季度海外和國內終端光伏項目在產業鏈價格趨穩的情況下也將逐步啟動,加之春節備貨等需求支撐,硅料市場成交活躍度將有所提升,硅料價格跌幅和跌速都將逐步放緩。
“目前的下游各環節價格企穩。長單恢復提貨后,硅料價格也會企穩。上半年供應增量不大,如出現影響生產的非正常情況時,多晶硅價格還有可能反彈。”呂錦標預計,硅料價格總體下行,但上半年下行幅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