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鋰產量2022年井噴,同比增速創5年新高
或受下游部分企業“砍單”影響,去年12月碳酸鋰產量環比小幅下降到不足3.3萬噸。
(相關資料圖)
據百川盈孚統計,中國42家碳酸鋰廠家2022年度總產量約34.29萬噸,較上年的23萬噸同比增長48.84%。
這也是自2018年以來,碳酸鋰產量連續第5年保持增長。
就2020年開始的本輪上漲周期來看,隨著新增產能的陸續投產,2022年供應端增速出現了明顯增長。
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2021年產量同比增速分別為0.6%、34.84%,2022年增速則放大到近49%。
同時,這一增速也要高于上一輪周期中2018年,并創下有數據以來的5年新高,供應端無疑正在加速放量。
進一步分析,在上述去年11.3萬噸的供給增量中,絕大部分來自于江西、青海、四川三大主產區。
其中,江西年度產量增長近5萬噸,青海和四川產量分別增長3萬噸和2萬噸左右。
這也與各地原料類型和自給率有關,江西鋰鹽企業原料以鋰云母為主,相對“自主可控”,放量最為明顯。
青海則以鹽湖提鋰企業為主,產量增長依賴于現有鹽湖項目的擴產,比如上述3萬噸供給增量中,去年2萬噸擴產項目投產的鹽湖股份便貢獻了1萬噸增量。
相比之下,四川鋰鹽企業主要是鋰輝石提鋰企業,其中除了天齊鋰業原料有保障外,大部分鋰鹽企業需要進口鋰精礦,而在去年進口礦供給緊缺、價格一路飆升的背景下,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當地整體產量的增長。
需要指出的是,包括行業外公司在內的不少新產能2022年才宣布建設,所以全年國內碳酸鋰整體產能增長并不明顯,較2021年增加只有6萬噸左右,至53.54萬噸。
而帶動全年產量增長的,主要是來自于全行業開工率的提升。
如果按照前述全年產量、產能計算,2022年國內碳酸鋰整體產能利用率在64%左右。而比較月度數據,則可以看出從年初到年末行業開工率大幅增長。
數據顯示,2022年1月,碳酸鋰行業開工率為45.13%,到同年10月時已經增加至80.77%。即便12月在下游砍單的背景下,開工率有所回落,但是仍然達到了73.48%,這在歷史上也處于絕對高位。
究其原因,還是市場的自發調節。
伴隨著去年鋰價的持續攀升,行業利潤率明顯上漲,甚至具備低成本優勢的少數鹽湖提鋰企業毛利率超過90%,其他不同技術路徑提鋰企業也保持較高利潤率,這也進一步增加企業的生產熱情,想方設法地增加碳酸鋰產量,比如去年出現的電解質提鋰、鋰渣二次提鋰等技術。
此外,隨著諸多鋰鹽新產能的釋放,2023年其供給端仍將保持穩步增長狀態,只有當鋰價大幅回落并擊穿外購原料型企業成本線時,產量增長趨勢才會發生逆轉。
而參照當前碳酸鋰市場價格,距離擊穿上述成本線還為時尚早,會否繼續下跌還需關注節后下游需求恢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