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損面近六成!網安企業去年日子難過,行業復蘇路在何方?
在疫情影響項目交付、甲方需求收縮的背景下,2022年網絡安全行業過得并不如意,增收不增利的陰霾依舊未散,凈利潤同比下滑成為眾多網絡安全企業的普遍現實。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截至1月31日,A股網絡安全板塊已有27家公司披露了2022年度業績預告。在疫情反復的2022年,網絡安全行業經營效益和未來風向如何?答案或許藏在數據里。
(相關資料圖)
虧損面近六成
春節前后,上市公司業績預告接踵而至。Wind數據顯示,1月以來A股已有27家公司發布業績預告。
從業績預告來看,僅雄帝科技(300546.SZ)、任子行(308311.SZ)、奇安信(68856..SH)、同方股份(600100.SH)、北信源(300352.SZ)、*ST藍盾(300297.SZ)6家公司凈利潤實現同比正增長,其余21家公司凈利潤同比均出現下滑,最高降幅達3277.41%。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除了持續開拓市場、加大銷售回款力度等經營性因素之外,處置子公司收益、政府補助等非經營性因素是網絡安全企業實現業績正增長的重要原因。
具體來看,雄帝科技凈利潤增長最為顯著,同比預增175.17%-312.76%,預計實現凈利潤3000萬元-4500萬元。
對于業績增長,雄帝科技稱有三方面原因:去年海外銷售業績增長迅速,整體營收同比增長;加強銷售回款的管理,銷售回款較好,2022年預計計提信用減值損失較上年度減少;以政府補助為主的預計非經常性損益對公司去年凈利潤的影響金額約為1172萬元。
另外,有兩家公司業績同比扭虧,分別是奇安信、任子行,預告凈利潤同比增長上限分別達到110.81%、162.3%。
作為網絡安全領域頭部企業,奇安信在2017年至2021年期間一直被虧損陰云籠罩。去年3月,公司年會上,奇安信董事長齊向東表示,2022年奇安信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是扭虧為盈。
如今,奇安信的盈利承諾如期兌現,去年預計實現凈利潤5000萬元-6000萬元。記者注意到,這得益于該公司在2022年度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約2.91億元,主要是處置北京威努特技術有限公司股權產生的收益。
任子行在解釋業績變動時表示,公司積極推進項目的交付及驗收,依托自身的研發技術及市場地位,使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此外,去年公司獲得非經常性政府補助接近1600萬元,對凈利潤影響較大。據悉,任子行去年預計實現凈利潤約1600萬元-2400萬元。
幾家歡喜幾家愁。在已披露業績預告的27家網絡安全企業中,少數艱難實現盈利,21家凈利潤同比下滑,最高下滑3277.41%。值得注意的是,其中16家公司去年凈利潤為負,行業虧損面近六成,其中有10家公司首次出現虧損。
凈利潤同比降幅最大的是左江科技,去年凈利潤變動幅度為-3277.41%至-2218.27%。公司解釋稱,其客戶主要為國家單位客戶,面對復雜的安全威脅,安全設備需要升級改造換代,所在行業“十四五”建設規劃實施相對規劃論證進行階段性調整,同時也受疫情影響。
虧損規模最大是三六零,其表示,由于互聯網行業整體趨勢下滑及公司向數字安全行業持續加大投入,導致公司營業總收入下降的同時費用略增,且投資損益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大幅虧損,使營業利潤與上年同比出現虧損,預計實現凈利潤約-24.8億元。
雖然業績出現虧損,但三六零的安全及其他業務的營收同比取得較大增長,收入結構改善。報告期內,公司安全及其他業務實現營業收入約17.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約3.7億元,同比增長約27%,在公司營收中的占比進一步提高,占比由約12.7%增長至約18.4%。
疫情影響交付節奏
整體來看,網絡安全企業2022年的日子并不好過。
“去年我們受疫情影響得厲害,沒法去客戶現場驗收,就沒有回款。”有網絡安全從業者對記者透露。
事實上,疫情影響項目拓展和交付驗收、目標市場需求階段性收縮,是拖累網絡安全類上市公司2022年盈利能力的主要原因。
譬如,深信服(300454.SZ)在業績預告中稱,2022年,國內多省市出現了疫情反復的情況,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對公司下游市場需求、業務拓展和產品交付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公司新增訂單情況不理想。
中孚信息(300659.SZ)同樣表示,報告期內,國內疫情多點頻發,宏觀經濟增速放緩,部分用戶項目建設進度延后,對公司業務拓展和產品交付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導致公司2022年度業務開展情況不及預期,營業收入出現較大幅度下滑。
與此同時,部分企業在去年還面臨需求端的收縮。國民技術(300077.SZ)直言,去年集成電路業務下游市場需求階段性萎縮;綠盟科技表示,疫情對公司目標市場的需求、業務拓展、回款等方面均造成了不利影響;中國長城透露,疫情反復和主要市場需求出現階段性收縮影響。
行業復蘇路在何方
“2022年整個產業的下游需求以及招投標、交付和驗收節奏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疫情的影響,進而導致產業的訂單和收入增長承壓,費用的剛性上升使得盈利壓力更大。”中泰證券分析師聞學臣指出。
上述分析師認為,2023年隨著疫情的緩解,同時在數據安全、安全信創、云安全、工控安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政府需求有望修復,關鍵行業(金融、電信、能源等)需求有望重回景氣,人員擴張放緩將促使產業盈利彈性加速釋放。
華西證券分析認為,網絡安全正在逐步走出增收不增利的陰霾,各大網絡安全廠商現金流回歸平穩階段。伴隨著政府四季度招標,之前受疫情影響的需求即將爆發,網絡安全廠商正在步入正向循環,新安全業務收入快速增加。
安恒信息等公司預計,隨著全國疫情態勢趨于平穩,2023年項目招投標、合同簽訂、實施與驗收進度預計將更為順利。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網絡安全行業“增收不增利”的魔咒仍有待打破。
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中國網絡信息安全市場規模逐年增長,從2016年的336.2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926.8億元,預計2022年可以突破一千億元,達到1158.5億元。
從27家已發布業績預告的企業情況來看,不少公司的營業收入相較去年實現增長,整體市場規模增長或間接得到印證,但企業的盈利能力卻顯然未能跟上收入增長的步伐。據悉,行業長期持續對研發的高投入是一個重要因素。
舉例來看,迪普科技(300768.SZ)表示,去年公司推進逆勢擴張戰略,加強市場和研發投入。持續加強對運營商、金融、政府等市場的拓展力度;研發方面,公司增強對數據安全、云安全、工控安全、信創產品等的研發投入,產品及解決方案的核心競爭力持續提升。
迪普科技同時指出,上述基于市場和研發的戰略投入,尚未完全體現為本年效益。
記者還注意到,多家網絡安全上市公司在業績預告中表示,研發投入對于優化產品性能、進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這些前期布局投入的成效,或將在未來逐步顯現。
重研發是網絡安全企業的共識,拓寬市場空間、開辟新的增長點是行業未來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網絡安全建設受到國家層面高度重視,陸續出臺多項法律法規,為中國網絡安全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今年1月初,工信部等十六部門印發《關于促進數據安全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指出,要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加快補齊短板,促進各領域深度應用,發展數據安全服務,構建繁榮產業生態,推動數據安全產業高質量發展。
《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數據安全產業基礎能力和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產業生態和創新體系初步建立,數據安全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到2035年,數據安全產業進入繁榮成熟期。
首創證券指出,在《“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下,數據要素意見、數據安全指導意見等頻頻出臺,數據安全及數據要素重要性凸顯,產業發展迎來新階段,數據安全相關廠商及數據要素產業鏈有望持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