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社線下門店“復活”
隨著出境跟團游的逐步放開,旅行社線下門店也迎來了復蘇的步伐。2月9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多家旅行社了解到,不少旅行社線下門店逐漸恢復營業,有旅行社恢復近百家門店及營業網點。康輝等部分大型旅行社甚至已經恢復至疫情前70%左右的水平。線下業務恢復的同時,旅行社也在招兵買馬,進行人員召回培訓。不過,經歷三年疫情,旅行社門店人員流失較多,在人員配置方面要達到疫情前同期水平仍需要時間。預計5、6月至暑期會迎來進一步復蘇。
(資料圖片)
70%恢復率與40%活躍度
2月6日起,隨著出境跟團游試點有序恢復,停滯了三年的出境跟團游迎來了重啟。這也讓和平天下集團旗下的中盈國旅、中裕國旅門店的員工在節后結束了居家辦公,陸續回到了原來的工作崗位上。
“疫情前我們的線下門店大約在200家左右,現在恢復至了疫情前四至五成的水平。” 北京和平天下國際旅行社總經理張志利表示,“從數量來看大約恢復了100家左右。”
作為全國大型旅行社集團的康輝旅游集團線下門店也在加速復蘇中。中國康輝旅游集團渠道部經理成城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康輝旅行社恢復的門店數量為疫情前的70%左右,其中40%的門店處于活躍狀態。
除了現有門店的復工復產,有旅行社還設立了新店。1月底,北京神舟國旅門市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2月初,神舟國旅將新設立豐臺王佐和阜通東大街兩個門市部。
暑期可達2019年同期水平
門店逐漸恢復的同時,部分旅行社舉辦了線下活動,以招攬新客。神舟國旅門市公司總經理助理楊紅談道:“疫情之下,有些門店員工去了其他行業,但是最近許多人陸續回到了旅游行業中。我們和首旅集團一起組織了一次招攬客人的活動,在現場,許多門店員工都很激動,表示自己‘找回了做業務的感覺’。”
談及線下門店何時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張志利表示:“目前和平天下集團旗下的門店恢復速度較快,預計在暑期前后可以達到2019年同期的水平。”
召回近八成員工
“經過三年疫情,旅游行業的人員流失比較大,我們的門店也流失了一些工作人員,留下來的基本為有固定客戶的門店。”成城談道,“在最困難的時候,我們的線下門店也進行了轉型,通過代理產品、社區團購等方式,給門店尋找出路。”
門店復蘇的腳步加快,也擴大了旅行社對于用工的需求。成城表示:“2023年旅游市場恢復態勢非常明顯,我們也在招兵買馬,對人員進行培訓。挖好‘戰壕’才能更好地‘作戰’。”
張志利也談道:“我們召回了大約70%-80%的線下門店員工。此外,我們還招聘了一些新人加入門店,很多是此前從未接觸過旅游行業的新人,我們也在對他們進行培訓。”
除了在人員方面的準備,在產品方面,許多旅行社門店開始加緊上新產品。楊紅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神舟門市正處在“激活”的狀態。“我們準備了許多不同類型的產品,將其分發到不同的門店,門店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向游客推薦相應的產品。”
和平天下集團旗下門店的線下產品也在逐步布局中。張志利介紹稱,目前門店的主要產品為國內團隊游產品,并且在準備首批開放的20個國家的出境團隊游產品。“我們的主要客群為中老年游客,試點開放出境團隊游后,許多游客被疫情壓抑的出游需求得到了釋放,因此我們的產品售賣情況也是向好的。”張志利談道。
旅游市場再出發
門店恢復營業,人員加緊召回,似乎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不過,從整體恢復情況來看,線下門店的恢復情況距離2019年旅游業鼎盛時仍有一定的差距。”旅行社行業相關人士馬峻(化名)表示。
當前市場環境下,一些因素制約著旅行社門店的進一步復蘇。“受國際航班運力、游客出游需求改變的影響,首批推出的出境團隊游產品價格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收客量,部分旅行社首發團未能成團。”有旅行社門店工作人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由于市場剛剛恢復,許多旅客對出境游仍抱有一定的顧慮。”
“在疫情前,暑假期間,旅行社國內游和出境游產品的占比大約為1:1。經過三年疫情,年輕游客改變了出行習慣,旅行社國內團隊游板塊的客人仍以老年客戶為主。”馬峻談道,“目前試點開放的首批出境跟團游國家為20個,歐洲方面僅包括瑞士等少數國家,對于一些以經營歐洲團隊游業務為主的旅行社,恢復情況還不太理想,因此也會制約他們的線下門店恢復速度。畢竟門店房租、人工支出需要成本。”
談及疫情之后的市場,馬峻還提到:“過去線下門店的主要報名客群為中老年人,現在屬于出境游市場恢復的初期,年輕人報名比較多,而這些年輕人更傾向于從線上進行報名,因此線下門店的恢復遠沒有達到2019年的水平。”
在尚游匯文旅董事長鐘暉看來,旅行社線下門店復蘇同時面臨機遇與困難。“目前出境游市場仍處于恢復初期,旅行社部分轉行的員工沒有選擇回歸,也造成了門店‘熟手’較少的情況。此外,旅行社的相關供應鏈也未完全恢復,在業務量、成團率不足的情況下,也給旅行社門店的經營、流動資金造成了壓力。隨著出境團隊游試點恢復,旅游市場也在‘再出發’。旅行社門店也要在產品、銷售模式等方面進行轉型,以適應消費者的需求變化。”
北京商報記者 關子辰 張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