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下午,一段疑似李玟生前控訴《中國好聲音》的錄音在網上熱傳,引發大量關注。
(相關資料圖)
報道回顧↓
錄音熱傳!中國好聲音:系惡意剪輯
錄音內容中提到,去年,李玟在身體極不適的情況下,為了學員的音樂夢想仍堅持錄制《中國好聲音》。錄制期間,李玟認為賽制不公,與節目組商討無果,且對方一度要對自己不客氣地“動手”:“從來沒有聽過人這樣子跟我說話……我感覺到她抓我的衣服。”事后,節目組還以學員的去留來“威脅”李玟發微博解釋改賽制的問題。在10月14日決賽錄制當天,腿腳不便的李玟原本讓學員站在自己身邊,但錄制時導演卻把學員cue走,導致李玟站不穩摔倒:“28年的一個歌手,站在臺上被人侮辱。”
17日晚,在相關話題沖上熱搜后,《中國好聲音》節目組在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稱該錄音是“惡意剪輯的錄音”,表示與李玟在錄制期間曾有的誤會“經溝通當時即已消除”。
17日晚,參與今年《中國好聲音》節目錄制的學員李嘉捷在微博發布長文,透露節目組有“買名次”的操作嫌疑,且“不尊重參與比賽的選手”,隨意改換上場順序、臨時通知錄制等。隨后該條微博被刪除。18日,李嘉捷再發微博稱“本人昨日發布的微博內容,沒有事實依據,在此向社會各界及好聲音節目組表達歉意,也請廣大網友不要再以訛傳訛,謝謝大家!”
18日上午,有音樂博主再次發布相關視頻,內容為李玟錄制《中國好聲音》時當場質疑賽制不公的視頻側拍。視頻中,現場導演正在引導大家清場,有工作人員上前調解說“我們有什么事情不要放在臺面上說”,其具體的動作被擋住,只聽李玟稱:“不要碰我,不要碰我”。
隨后,有媒體聯系到李玟大姐李秋林、二姐李思林。大姐回應稱:“事實coco在視頻里面都說了,我們就不回應了。”二姐則回應表示:“我們還在失去親人的痛苦當中,需要時間和空間。”
據相關媒體報道,18日《中國好聲音》背后制作公司星空華文股價暴跌,截至午間收盤,公司股價大跌23.4%,半日蒸發近百億港元。
據悉,星空華文的前身為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其近些年制作的熱門綜藝包括《中國好聲音》《蒙面唱將猜猜猜》《這!就是街舞》《了不起的舞社》等。2014年,燦星文化就曾提出上市計劃,并于2019年首次披露招股說明書,計劃登陸深交所創業板,但最終被否決。此后,燦星文化重組并改名“星空華文”,于2022年底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南都評論:
《中國好聲音》聽到觀眾的聲音了嗎
日前,一段“李玟生前控訴錄制《中國好聲音》遭遇不公待遇”的音頻在網上流傳。錄音稱,因指出賽制有問題被節目組要求離開舞臺;忍著腳傷、驗出乳癌仍堅持錄制卻被公然侮辱。8月17日晚,《中國好聲音》節目組發布聲明稱,該段錄音系惡意剪輯,其間曾有誤會,經溝通當時已消除。然而,事件并未平息,好聲音學員發聲并致歉,其他明星陸續回應,尤其是節目錄制期間李玟當場質疑賽制不公的視頻曝光,一系列事件持續引爆輿論。
“惡意剪輯”“誤會消除”,節目組的澄清話術,這次完全沒有達到澄清的效果。回應中的冰冷措辭與李玟生前近乎哭訴的9分鐘錄音,形成了明顯的反差,節目組微博評論區中一邊倒,“你們就繼續傲慢下去吧”“你猜大家相不相信”“這是講的什么廢話”,在節目組回應之前,差不多已經被罵了一整天。
8月17日晚9點多,好聲音第二季學員李嘉捷為李玟發聲,表示氣憤、惡心,稱節目組不尊重學員,更是將爭議引至高峰。隨后該微博刪除,李嘉捷賬號清空。次日,李嘉捷發布聲明,稱此前的微博“沒有事實依據”,并向好聲音節目組致歉。不過,李嘉捷致歉微博的評論區里的畫風值得玩味,“只能說懂的都懂吧”“被威脅?”“保護好自己啊”,網友似乎看到了這次致歉背后的故事。
按照一般的澄清套路,到了這一步,基本就要進入觀眾罵完散場,隨后憤怒淡去的環節了。但這次不一樣,節目組的回應、發聲者火速噤聲甚至道歉,引發的是更大規模的爆料,以及隨之而來更高音量的質疑。
與節目有關的人在罵,好聲音第一季學員徐海星爆料節目組惡意炒作,表示被網暴數年;與節目無關的人也在罵,演員張倫碩表示“悲憤交加”,并配表情包“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歌手張煜楓發微博“聽說為李玟說話,會被刪博,封號!我試試”,這兩位明星的發言受到遠高于其往日人氣的支持,皆因大量義憤填膺的網友認為他們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
8月18日中午,李玟生前錄制好聲音時當場質疑賽制不公的視頻曝光,她質問為何更低分的其他組學員擁有二次機會而本組高分學員卻沒有,被字幕標記為節目組工作人員的聲音說:這個事情不能放在臺面上。這樣的回應與這些年來歌唱比賽節目頻頻傳出的內幕不謀而合。直至這一刻,好聲音節目組那份充滿話術的聲明已不再是重點,因為觀眾不會再相信。
有沒有內幕、節目有多少劇本的成分,很難證明或證偽,也許從節目組的角度認為需要一些設計才能更吸引,但如果以比賽為機制的節目,不能讓觀眾感受到基本的公平和真誠,反而“全是表演,毫無感情”,觀眾不僅不會產生共鳴,反而會有一種被當成傻子耍的憤怒。
實際上,歌唱比賽節目表演化,并不是《中國好聲音》獨有的問題。近年來,一度爆火的現象級歌唱比賽節目難以為繼或收視大不如前,同樣都遭受過內幕與安排名次的質疑。“劇本殺”、以賽制設計定輸贏,此類節目爭議不斷。而《中國好聲音》因為問題過于典型且全面,可謂要素拉滿,被觀眾集火也是情理之中。
2012年末引發全國乃至全球華人關注的第一季《中國好聲音》,豆瓣評分7.9,而去年的節目評分已滑落至3.6。節目營收也隨著熱度和評分的降低而不斷縮減,截至8月18日12時,節目所屬的母公司星空華文股價已暴跌23.43%。觀眾早已用遙控器和評分投了票,市場也作出了最誠實的反應。
控訴中國好聲音這一系列事件,一日之內已十幾次登上微博熱搜,其中三條為“爆”,最新的視頻在榜3小時閱讀量已過億。話題的熱度與網友的憤怒,反映的不僅是大家對李玟的惋惜,更是觀眾對節目設計的反感。歌唱比賽節目變糊了,不是因為觀眾不愛看比賽,是因為觀眾想看的是精彩的比賽,而不是拙劣的表演。
南方都市報(nddaily)、N視頻評論報道
采寫:南都記者 朱雯怡
視頻:南都記者 郭慧琳 實習生 黃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