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趨勢在哪里,未來的機遇就在哪里。”6月17日,著名經濟學家任澤平在以“尋找中國經濟新機遇”的主題演講中提出,新基建、新能源、新國潮、新消費、數字經濟、生命經濟、銀發經濟、金融經濟將成為未來20年發展的“八大美好行業”。
八大行業中,新基建位列榜首,機遇之大由此可見一斑。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輝認為,僅僅十四五期間,新基建即可至少創造10萬億的市場機會。演講中,任澤平首次提出了“新基建2.0”概念,稱與新基建1.0側重于“建”不同,新基建2.0將更強調“用”,“支撐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繁榮發展”。
任澤平提出,在新基建2.0時代,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促進產業數字化升級將是大勢所趨。就此,任澤平在演講中重點推介了“新IT”——以“端-邊-云-網-智”五大要素,為企業智能化轉型帶來整套的解決方案,無疑將為產業數字化升級提供重要助力。
實現產業數字化升級,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引領推動。可以看到,在產業數字化進程中,以聯想集團為代表的高科技旗艦企業“發揮了基石作用”,其通過技術創新,深度賦能產業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推動我國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成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對于新IT所蘊藏的機遇,任澤平十分看好。他表示,作為企業智能化轉型的必備工具包,新IT將領航新基建2.0時代,其價值之大不言而喻。
新基建2.0,在于用
在任澤平看來,新基建2.0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包括5G、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在內的新基建;第二是以教育、醫療、社保、戶籍等為代表的民生新基建;第三則是制度新基建,比如發展資本市場、減稅降費、保護知識產權等。
當前,數字經濟已成為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產業數字化重要性凸顯。今年初,國務院出臺《“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并提出數字經濟發展包括數字的產業化和產業的數字化。
前者主要包括加快5G、大數據中心等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建設部分,后者則是讓科技創新,以及數字技術應用到各行各業的服務場景中,加速產業數字化升級,讓傳統產業煥發新的活力。
由此來看,在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時代,以信息技術、數字化、智能制造、虛擬現實、基因技術、清潔能源以及生物技術作為技術突破口的新一輪產業革命中,新基建2.0是重要的引領者。
“新基建2.0是鏈接面向未來美好生活的橋梁,將引領第四次產業革命。”任澤平表示,新基建2.0不僅僅是基礎設施的變革,更重要的是應該用場景的變革,在內容和內涵上都有重大升級。
工業經濟是我國經濟的核心,其順利實現數字化升級,將極大推動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有利于高質量發展目標的實現。公開信息顯示,當前我國制造業全球占比在不斷加大,但產業數字化方面,與世界產業數字化發達的國家仍有一定差距。由此可見,新基建2.0時代,所帶來的產業數字化的空間將非常巨大。
很顯然,在產業升級、新舊動能加快轉換趨勢下,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新基建2.0,將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力促“數實融合”,新IT強推產業升級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也是產業數字化的主要的實踐者、推動者。新基建2.0時代,更離不開企業創新推動,實現傳統產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
然而,推動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不是單依靠技術就能實現的,而是需要一整套解決方案。任澤平在演講中重點推薦了“新IT”,表示“新IT”便是這樣一個解決方案,是推動企業智能化轉型的“工具包”。
具體來看,新IT包括“端-邊-云-網-智”五大要素——“端”是智能物聯網終端,“邊”是邊緣計算,“云”是云計算,“網”是5G網絡,“智”是行業智能,這五大要素結合起來,組成企業的智能化轉型帶來整套的解決方案。
相較以往傳統企業智能化轉型過程中出現的痛點,新IT發揮作用的方式變了。不再是“單兵”作戰,而是“端-邊-云-網-智”全要素的“團隊作戰”,比如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園區、智慧生活,就形成了一個個非常好的智能化解決方案。此外,新IT的“新”是價值導向,即從以硬件為中心向以服務為中心遷移,企業可以采購基于場景的智能化服務,或者是包括智能化轉型咨詢、設計、建設和運維在內的整套“新IT”服務方案。
任澤平指出,一旦“新IT”跟中國的實體經濟結合起來,數字經濟跟實體經濟加速融合,能夠大大地幫助企業降本增效,創新商業模式,推動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 。
任澤平進而介紹道,作為新IT概念的提出者,聯想集團發揮中國高科技企業在產業升級中的基石作用,不僅體現了自身高科技制造能力,而且又提供了數字經濟的算力,幫助更多制造業企業、實體經濟實現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是數實融合的典型代表。
作為制造業的“老兵”,聯想集團本身就有智能制造的需求,其產生出來的軟硬件產品,目標就是要幫助公司的客戶和企業實現智能化和數字化。春江水暖鴨先知,近水樓臺先得月。從2011年開始,聯想集團就致力于實現智能化管理。
聯想集團旗下的合肥工廠是他們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制造基地。全球每八臺電腦就有一臺產自這里。聯想集團打造的“新IT”的智能制造管理系統,成為其最近這幾年應對疫情風險、保障韌性供應鏈的一大法寶。受益于此,在疫情的情況下,聯想集團業績不斷地逆勢突破,在Gartner發布的2022年全球供應鏈25強名單當中,排名為第九,是中國僅有的兩家上榜企業之一,也是中國排名最靠前的企業。
除了自己研發的智能制造系統,聯想集團以“內生外化”策略,將積累的“新IT”能力產品化,去幫助其他制造業企業實現智能化轉型。比如,聯想集團為陜重汽建立了智能(質量)管理控制塔,初期的故障率降低超過50%,產品綜合質量成本降低了超過20%。
可見,以聯想集團為代表的高科技旗艦企業,力促新IT與各行各業的應用場景服務融合,以高質量的產品供給刺激新消費和投資需求,加速推動著產業升級。
基石企業引領,凸顯雙重價值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日前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發布會上表示,過去十年,我國制造業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制造業增加值從16.98萬億元增加到31.4萬億元,占全球比重從20%左右提高到近30%。但在全球局部沖突不斷、疫情激烈反復等情況下,暴露出產業鏈、供應鏈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還有不少薄弱點。
當前,我國制造業正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推進補短板、鍛長板,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推進制造業的高端跨越、智能升級、綠色轉型。
由此不難判斷,在新IT引領產業智能化轉型,提升產業數字化水平過程中,科技新基建將成為新基建2.0時代的價值高地。在這一過程中,聯想集團等企業致力于推動產業數字化進程的價值更加凸顯了出來。
數據顯示,2021/2022財年,聯想集團的總出口額超過了200億美元,同比增長21%;三年內還將招聘硬核科技人才1.2萬人。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方面,聯想集團旗下合肥工廠在2021年實現年產值1227億元,同比增長20%。
“我們每個人、每個企業的價值,最終取決于對社會的貢獻。”任澤平表示,聯想作為“新IT”的龍頭企業在為信息時代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價值,這就是在現在的宏觀環境下,為什么聯想集團各項業務還能快速增長的原因,且還能為國家的出口、就業和區域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著名經濟學家野口悠紀雄表示,中國新經濟繁榮得益于中國對內對外的開放,極大地釋放了企業的活力,激發了企業家精神,從而帶動了中國經濟,尤其是中國新經濟,在全球呈現出一種非常蓬勃向上的姿態。顯然,聯想集團、華為、海爾等企業發揮的基石作用不言而喻。
“只有萬馬奔騰,才能萬象更新。所謂中國經濟的繁榮發展,就是一批優秀的企業站出來,推動科技創新和整個產業鏈的升級。乘風破浪,勇往直前。”任澤平如是表示。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