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股民在證券公司交易大廳關注大盤走勢。
據中國證監會辦公廳新聞辦官方微博消息,證監會今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近年來查處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違法違規情況。
通報指出,2016年以來,證監會對32名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立案調查,涉及主板上市公司13家、中小板上市公司11家、創業板上市公司2家。相繼對溫德乙、郭叢軍、鮮言、闕文斌、張恩榮等人作出行政處罰,對部分人員依法采取證券市場禁入措施,將涉嫌犯罪行為依法移送追究刑事責任。
從案件類型看,既有指使公司騙取發行核準或違規披露的案件,也有濫用信息優勢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的案件,還有違背對公司的忠實義務,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的案件。從涉案環節看,有的在發行環節報送虛假材料,有的在持續信息披露環節指使、操控公司虛假陳述,有的在股份減持、增發、股權轉讓等敏感時點從事信息操縱或內幕交易。從違法手法來看,有的組織、策劃他人實施財務造假,有的找熱點、編題材、講故事,操控公司信息披露的內容、時點與節奏,配合二級市場操縱股價。有的通過資金占用、違規擔保、非公允關聯交易等手段損害上市公司利益。從涉及主體來看,有的與私募機構等內外勾結、聯手操縱,有的伙同親友、同事實施內幕交易,還有的指使下屬炮制、傳播虛假信息。從違法態勢看,有的屢屢“壓線”不收手,甚至控制多家上市公司實施多項違法違規,演變為“里應外合”式產業鏈,虛假陳述、信息操縱、內幕交易、違規減持交織復合,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社會影響十分惡劣。
通報表示,要堅決摒棄“上市圈錢”的錯誤觀念,遠離“偽市值管理”的非法行徑,切勿心懷僥幸。證監會將始終保持對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等重點群體的監管執法力度,繼續深化依法全面從嚴監管,涉嫌證券期貨違法違規的及時立案查處,涉嫌刑事犯罪的堅決移送公安機關,進而促進上市公司規范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