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由“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攜手推出的《中國“一帶一路”投資安全藍皮書:中國“一帶一路”投資安全研究報告(2018)》在京發布。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秘書長金鑫,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計金標,國務院參事、全球化(CCG)智庫主任王輝耀,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一帶一路”數字分析與決策支持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梁昊光等與會并研討。
報告重點關注了新時代“一帶一路”投資安全現狀、投資風險評估以及文化差異、氣候變化對投資安全影響等問題,專門分析了旅游投資、企業并購、跨境基礎設施建設、企業稅務、突發事件的輿情應對、北極航道等領域安全風險及應對建議,以期為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提供智力支撐。
報告從中國企業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角度出發,構建了含投資經濟安全、金融安全、政治安全、社會安全4大指標、32個子指標的模型,并以“投資安全指數”作為綜合衡量中國企業“走出去”過程中對外投資的安全參考。
研究發現,“一帶一路”投資安全指數普遍提升。報告指出,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穩步增長。2017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降幅較去年同期收窄,中國—中南半島、中蒙俄及中巴經濟走廊方向成投資重點。2017年1—10月,我國企業共對“一帶一路”沿線的58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11.8億美元,同比下降7.4%,降幅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個百分點,占同期我國對外投資總額的13%,較去年提高了4.7個百分點。投資主要流向新加坡、馬來西亞、老撾、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俄羅斯、越南等國家和地區。
報告認為,“走出去”企業面臨的安全風險具有綜合性、復雜性、多變性和長期性,需要綜合評估,合力應對。發布會上,報告主編梁昊光指出,既要考慮海外投資過程中的商業風險,更要關注因地緣變化引發的投資地區國內政治、國際關系以及各種突發事件所帶來的安全風險,以及當地法律、文化、社會等對生產經營活動的包容性等。他建議,要掌握“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別動態,客觀評估其綜合發展環境,助推中國企業更好進行投資決策和風險防控。
報告指出,需要在嚴控不同國家和地區投資風險基礎上,優化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投資布局:加強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使其成為構建區域生產網絡的承接平臺;通過多種手段創新融資方式并拓展跨國企業融資渠道,提供更多高質量的項目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