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碳市場2021、2022年度配額發放基本完成
(資料圖片)
8月28日,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近期,全國碳排放權市場啟動了2021、2022年度的配額發放和履約工作,共納入發電企業2200多家,兩年度分別履約、配額清繳時間均截至2023年底,每家重點排放單位每年可使用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抵銷年度應清繳配額量的5%。目前,已基本完成配額發放,清繳履約工作已全面展開。生態環境部將推動《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出臺,組織編制下一個履約周期配額分配方案,研究擴大行業覆蓋范圍路線圖,力爭今年年內盡早啟動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
安徽首座綜合能源港正式運營
據人民網消息,8月28日, 安徽首座“油氣電氫服”一體化綜合能源港在合肥長豐下塘鎮正式投入運營。 項目運營后,單日最大可滿足2000輛燃油車、80臺次氫能公交、576臺次充電車輛、300臺次換電車輛的供能需求。 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約16647噸,折合標煤約6658噸,相當于減少7230輛燃油車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河南首座光儲充放檢一體化示范場站建成
據中國日報報道,8月28日, 河南焦作龍源湖智慧場站正式上線運營, 這是河南省首座“光儲充放檢”一體化示范場站。該場站集光伏發電系統、儲能系統、功率池(含液冷)超充系統、車網互動雙向充電系統、電池檢測系統、綜合能源管理平臺于一體,共配備了480 kw液冷超級充電設備、360/480 kw大功率分體充電設備、V2G雙向直流充電設備等星星充電自研產品,可同時滿足76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
寧德時代在成都成立新能源研究院
8月28日,天眼查App顯示,近日,寧德時代(成都)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1億元,法定代表人為武志強,注冊地址位于成都市新津區普興街道,經營范圍含新興能源技術研發、技術服務、工程和技術研究和試驗發展、軟件開發、檢驗檢測服務、專利代理等。股東信息顯示,該公司由寧德時代全資持股。
贛鋒鋰業鋰電池生產項目開工
8月28日,贛鋒鋰業20 GWh鋰電池生產項目開工儀式在敕勒川乳業開發區新能源產業園舉行。贛鋒鋰業20 GWh鋰電池生產項目總投資100億元,占地433畝,將建設20 GWh鋰電池生產車間、pack車間、系統集成車間、鋰電池分析檢測中心、鋰電池模組及安全測試中心、鋰電池研發中心及其他配套附屬工業設施。項目建設分兩期,一期項目投資60億元,于2024年下半年全面投產運營。
協鑫集團儲能系統項目投產
8月28日,界面新聞獲悉,張家港協鑫超能云動科技有限公司年產20 GWh儲能系統項目在江蘇省張家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投產。上述儲能基地主要產品為儲能系列產品和動力電池系列PACK/電池簇產品。這也標志著協鑫正式完成從上游儲能材料、中游儲能制造到下游儲能場景應用的全產業鏈生態閉環。
淡水河谷與華友鈷業簽訂鎳產品生產協議
淡水河谷8月28日公告稱,8月2日,淡水河谷印度尼西亞公司與華友鈷業、華利鎳業(印尼)有限公司,已就索洛瓦科高壓酸浸項目簽署了確定性合作協議。該項目旨在生產年產能為6萬噸鎳金屬量和約5000噸鈷金屬量的氫氧化鎳鈷產品(MHP),該產品可進一步加工成電動汽車電池。該項目計劃于2027年初投入運營。
中廣核陸豐6號機組開工建設
中國廣核8月27日公告,全資子公司中廣核陸豐核電有限公司的陸豐6號機組已于2023年8月26日進行核島首罐混凝土澆筑,標志著陸豐6號機組于該日開工建設,進入土建施工階段。陸豐6號機組采用華龍一號核電技術,單臺機組容量為1200 MW。
(文章來源: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