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對設計門類齊全的深圳設計行業造成的不利影響顯而易見。進入2022年,設計行業的危與機是什么?設計又如何賦能全產業鏈?昨日,記者就此采訪了深圳市福田區文化創意產業協會駐會副會長、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互聯網+創新設計》特約主講專家、中國設計院長基地總發起人、小伙伴設計產業服務機構創始人王建國。
王建國告訴記者,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領域如餐廳、酒店這類有線下門店且需到店消費的行業,以及服裝、家居等有大量連鎖店的行業,這些行業都有空間、店面需要設計專業的介入。住宅、商業等傳統地產領域的開工、銷售當然也會受到較大影響,進而影響到這些領域的設計企業的發展。據他介紹,以此領域業務為主的一家深圳知名設計企業,已從500多人裁員至300人以下。
王建國說,以房地產產業鏈上建筑裝飾、室內設計企業為例,該領域本就是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其中相當大部分企業選擇再次壓縮團隊、抱團降本,有些創始人甚至重歸職場“搬磚”去了。迷茫、焦慮和疲憊是相當基數設計企業的現狀,當然也有少量一直具有技術、經營、服務優勢的團隊,因有能力控制風險,所以有機會選擇優質客戶。王建國表示,在疫情大環境下,并不是所有的設計企業都坐以待斃、消極逃避,而是采取了一些積極的應對措施:比如采取“抱團取暖”的聯合辦公模式降本增效,同時加強了設計行業上下游企業、跨專業的深度融合。
談到設計行業的機遇與希望,王建國表示,設計是一個“古老”而“前沿”的行業,既有其傳統性,又有其創新性,它是一個要有超前學習能力和先進工具技術的行業。時代性危機必然倒逼設計行業迭代、升級,譬如在新型軟件、智能科技、互聯網技術、先進制造等方面的學習、理解、應用,這既是設計行業和設計師要“擁抱”的領域,也是機遇、方向與希望所在。
在疫情不利因素影響下,設計如何賦能全產業鏈,王建國提出了他的建議,設計師既有專業技術屬性,也具有商業投資規劃或生活美學引導的角色,在他所在的空間設計(建筑、室內等)領域里,更有賦能產業地產,賦能傳統住宅商業房地產,賦能酒店業,以及設計各細分專業之間相互賦能,賦能建材、家居、藝術品等產品端……設計行業上下游的企業需要主動“走出去”,加強相互鏈接和建立密切合作。(記者 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