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四川省農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雅安分公司聯合郵儲銀行雅安市分行召開2022年銀擔業務高質量發展工作推進會,雙方就如何深化合作,共同助力全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進行了交流。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脈,為“三農”服務既是金融的天職,也是金融的宗旨。一直以來,我市堅持把金融服務貫穿鄉村振興全過程,提高金融服務精準匹配能力,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一季度,全市涉農貸款余額555.28億元,較年初增加44.42億元,金融助力鄉村振興成效明顯。
打好金融“組合拳”
促進產業大發展
近日,名山區蒙頂山上陽光明媚,茶香四溢。走進四川蒙頂山躍華茶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各司其職,有序忙碌。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的不斷深入,該公司正積極尋求多元化的發展之路。今年,小微企業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的出臺,就讓該公司負責人張宏偉喜上眉梢。他表示,有了稅費優惠政策支持,公司資金壓力緩解了。目前,他準備將政策“紅包”投入到打造茶葉和文化、旅游相結合的新產業中,長遠謀劃公司的轉型升級。
“每年春茶開采后,我們的訂單量都會增加,所需要的發票量也會相應增多。每到這時,稅務人員都會主動詢問我們的用票量,上門給我們輔導開具電子發票,根據銷量幫助我們核定開票限額和用量,還能免費寄遞發票,我們當天申領當天就能收到,相當方便。”張宏偉說。
今年以來,我市稅務部門聚焦茶商、茶企的涉稅訴求,充分運用稅收大數據精準發力,精確定位符合增值稅留抵退稅條件的納稅人,線下專班成員第一時間下沉企業,進行“面對面”互動交流、“心貼心”宣傳留抵退稅政策、“點對點”精準輔導退稅,實時跟進審核申報數據,開啟留抵退稅“快速通道”,確保納稅人退稅快速到賬。
位于石棉縣美羅鎮山泉村的金園果業有限公司,因受疫情影響,收入比往年下降許多,急需融資貸款。郵政儲蓄銀行石棉縣支行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多次走訪調研,通過省農擔公司的審查審批并提供擔保后,最終為該公司提供200萬元的“農貸通—保證類貸款”,有效解決該公司沒有合格抵(質)押物就能融資的困境。“這筆貸款讓我在山泉村承包了土地,建起水塘、住房、牛棚、機耕道等農業基礎設施,帶動20余名鄉親就業增收,為將來進一步發展夯實了基礎。”該公司法人代表劉筱舫說。
為了將“金融活水”注入田間地頭,雅安農信充分運用再貸款貨幣政策工具及農業擔保惠農措施,進一步加大支農、支小再貸款支持力度,支農特色信貸產品最低執行LPR利率,切實解決小、微客戶“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并在增強貸款實效性和及時性的基礎上降低融資成本,全力支持轄內涉農產業發展;因地制宜地結合產業需求,通過提高授信額度、放寬貸款期限等方式,全力滿足農戶資金需求,截至目前,該行使用支農再貸款2.7億元,全部用于支持農業產業發展。
完善農村金融體系
優化農村金融服務
近年來,隨著農村金融服務的規模和覆蓋面不斷擴大,我市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建立起多層次、廣覆蓋、運行良好的現代農村金融體系。
近日,石棉縣人社局與當地農商銀行簽訂《我為群眾辦實事一站辦結解民憂——金融服務戰略合作協議》。該協議涵蓋基礎金融服務、電子商務、農民工社保繳納、就業招聘、返鄉創業、技能培訓、權益維護等服務事項,為村(社區)農民工綜合服務站建設提供了堅實的金融保障。
為進一步打通涉農融資渠道,我市建立并完善涉農信用信息數據平臺,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建設。目前,已完成3948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檔評級工作,按時序完成年度覆蓋計劃,發放“雙基”惠農合作貸款31519筆24.02億元,成立村級信貸工作室224個,開展合作鄉鎮46個。
我市銀行機構針對實際情況,為農業企業和農戶提供個性化信貸支持,創新“大櫻桃貸”“花椒貸”“茶葉貸”等產品,豐富線上涉農貸款相關產品。開辟金融服務“綠色通道”,平均審批周期縮短至5天,有效提升辦貸效率。同時,最大限度減免貸款服務費、手續費、咨詢費等,加大政策傾斜,努力降低農業經營主體綜合融資成本。
保險機構充分發揮主業優勢,建立與鄉村振興相適應的保險服務機制,積極將“扶貧保”升級為“防貧保”,先后累計提供風險保障74.25億元。
鄉村是廣袤的“希望田野”,更是金融服務的“熱土”。下一步,我市將繼續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強化鄉村振興的金融供給,完善鄉村振興的金融基礎設施,提高農民群眾的金融素養,更好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多層次的金融需求,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助力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愿景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