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心臟冠脈支架集采后,國家組織集采的第二批高價醫用耗材人工關節日前在廣東省落地實施,有效緩解“看病貴”。目前,深圳相關公立醫療機構的骨科已經紛紛開始執行國家人工關節集中采購和使用相關政策,深圳關節置換患者開始享受國家集采帶來的“利好”。
深圳市加入此次國家集采人工關節的醫療機構包括深圳市人民醫院、深圳市二院、深圳市三院、北大深圳醫院、港大深圳醫院、深圳市中醫院以及羅湖區中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院、協和深圳醫院等共計28個深圳市屬及區屬公立醫院。
據了解,此次人工關節國家集采的品種包括:全髖關節系統、膝關節系統及單髁系統等。國家公布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顯示,中選的髖關節價格從均價3.5萬元降至7000元左右,中選的膝關節價格從均價3.2萬元降至5000元左右,中選人工關節價格平均降幅達82%。此次國家集采的人工關節的品種充分結合了臨床需求和關節假體的類型、特點,在降低價格的基礎上,既保證了關節的質量,也保證了臨床治療效果。其中,廣東省采購的髖關節產品按陶瓷-陶瓷、陶瓷-聚乙烯、合金-聚乙烯分為三組,每類產品又根據企業全國供應能力強弱、醫療機構需求量大小等分為A、B組。今后,將有更多關節置換患者“獲益”。
近日,經過科學的評估并請相關科室會診后,羅湖區中醫院骨傷中心老年骨科成功為一名98歲的老人進行了關節置換手術。這名高齡老人因骨折入院治療。由于他年紀大,有長期慢病史,他和家人曾經選擇保守治療,但老人臥床休息幾天后,他疼痛難忍,于是來到羅湖區中醫院就診。接受了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后,老人恢復良好。他是人工關節“國家集采”落地深圳后,羅湖區中醫院首個享受“政策紅利”的高齡患者。
人工關節置換是治療因外傷、運動損傷、退變老化等原因導致的股骨頭壞死、關節損傷、骨性關節炎等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對于急需進行關節置換的普通工薪階層的患者來說,國家集采后所使用的人工關節費用大幅降低,有效減輕了患者及家屬的經濟負擔。(記者 趙鴻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