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這個模式太好了,不僅節約了俺們的灌溉成本,還省了好多事情。”近日,走進衡水市棗強縣嘉會鎮田間地頭,談及實施的灌溉收費模式,村民崔印站喜不自禁。
近年來,在棗強縣大力實施水系連通工程的背景下,嘉會鎮以建設水利精品工程為目標,持續加大水系連通工程建設,重點實施排水灌溉項目,積極探索灌溉收費模式,走出了一條高效節水灌溉的新路子,得到了村民們的普遍歡迎,取得了顯著成效,確保河清岸綠,促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
水系連通工程的實施極大提高農業用水效率、農民增產增收及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嘉會鎮以減少地下水壓采為目標,以維護廣大農民根本利益為動力,以促進生態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定位,全力加快推進壓采坑塘擴挖、河道清淤等排水灌溉工程的實施,截至目前,新建揚水站(點)8座,新上變壓器3臺,修建輸水管道6.6公里,河道清淤擴挖17.9公里(民心渠6.1公里、徐馬丁字渠5.5公里、支斗毛渠6.3公里),坑塘清淤擴挖56.3畝。
水通了,但水資源合理利用成為了急需解決的問題。嘉會鎮緊緊抓住有力時機,積極探索灌溉收費模式,既能保證農民的利益,使村民灌溉更加方便省錢,又能提高人們的節水意識,同時也能維持揚水站良好運行。該鎮通過充分調研,聽取民生意見,在保障民生權益的前提下,由專業公司運維,實施灌溉收費模式。自該模式實施以來,共引水灌溉2400余畝(涉及8個村),采取每畝收取20元標準,使村民每畝節省60元灌溉費用(深井水灌溉平均80元/畝),資金用于揚水站電費、管理員工資、揚水站河道維修維護等支出,基本保持收支平衡,同時與去年同比,共節省電費14余萬元,截止目前共節省地下水158萬立方米,加強了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如今的嘉會鎮,排水灌溉設施一直鋪設到田間地頭,農民用水更方便、更省錢,農田水利設施實現了“有人建、有人管、有人用、有人修”的局面,這項農民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民生工程,帶領農民走上了致富路。
通訊員:梁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