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8月17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衡水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鄭英姿介紹,2021年以來,我市全力做好“護綠、增綠、愛綠、活綠”文章,堅持高位推動,深化部門協作,源頭治理不斷加強,推動林長制從全面建立到全面見效,目前,全市設立市縣鄉村四級林長1萬余名,出臺6項配套制度,構建了覆蓋全域的“一長兩員”網格化管理體系。
衡水市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堅持高位推進,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市總林長,實行“雙掛帥”。分管領導任市副總林長,有關領導任市級林長。目前,全市設立市縣鄉村四級林長1萬余名,全面構建了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全域覆蓋的現代綠色治理體系,形成高位推動森林資源保護發展的新格局。同時,出臺了林長會議、考核辦法、巡林督查、信息公開、部門協作、工作協調6項配套制度,構建了配套齊全、設置合理、管理規范、運轉高效的制度體系,促進了林長制各項工作落實落地。
衡水市深化部門協作機制,發揮疊加效應,合力破解林業資源保護發展熱點、難點問題。衡水市公安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部門聯合開展“護松2023”打擊涉松材線蟲病疫木違法犯罪行為等專項整治行動。衡水市建立了“林長+檢察長”協作機制,出臺《衡水湖保護和治理條例》,成立了“衡水湖濕地環境資源保護法庭”,用法治力量、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守護“綠水青山”。各級林長辦公室積極發揮參謀助手作用,構建齊抓共管、綜合施策、同向發力的森林資源保護發展新格局。此外,衡水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等市直部門協調聯動,合力推進,推動國土綠化、森林防火、資源管理和濕地保護等工作落地落實。
衡水市織密網絡,源頭治理不斷加強。以鄉鎮為網片、以村莊為網格單元,設立護林員6280名、執法人員1432名,構建了覆蓋全域的“一長兩員”網格化管理體系,并設立林長公示牌方便群眾參與和監督。衡水市以棗強為試點,探索建立了林長、路長、河長“三長合一、一巡三查”機制,將該縣1000余人的護林員、護路員、護河員精簡整合為540人的“三長”隊伍,實現農田有人管、河道有人巡、森林有人護,推動資源環境保護水平提質增效。衡水市推進林長制智慧管理平臺建設,以冀州區、棗強縣、武邑縣、安平縣為試點,整合防火風險等級監控、軌跡定位等多種功能,將各級林長、護林員納入平臺系統管理,實時查看巡護軌跡、巡護時長,并實時接收護林員上報的涉林事件,做到問題早發現、早處置,實現對森林資源的動態監控和護林員的實時調度。
在林長制的全面建立和有效運行的基礎上,衡水市國土綠化行動取得明顯成效,2022年,全市完成營造林面積27.51萬畝,活立木蓄積保持增長。森林城市創建邁出重要步伐,11個縣市區全部完成省級森林城市創建備案。衡水市和棗強、武邑、深州、饒陽、故城、阜城6個縣市已獲得“河北省森林城市”稱號。全市29個鄉村被評為“國家級森林鄉村”,106個鄉村被評為“省級森林鄉村”。此外,自然保護地管理、野生動植物保護、災害防控等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下一步,衡水市將扎實推進林長制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持續推動林長制走深走實,以“林長制”促進“林長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