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扎于地底下的預制樁(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和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方樁),作為建筑物的支柱,關系到建筑物的安全與穩定,不容忽視。然而,近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接到常州一市民報料,稱位于當地新北區春江鎮的江蘇仕高瑪預制件有限公司生產的方形管樁存在偷工減料的行為。“作為深埋土層的預制件產品,很難從表面觀察,企業更應重視質量問題,但這家公司生產的方形管樁涉嫌大面積偷工減料,希望引起相關監管部門的重視。”報料人對記者說。隨后,記者來到江蘇仕高瑪預制件有限公司生產廠房實地探訪,經現場測量,發現該公司生產的部分預制樁確實存在偷工減料問題。目前,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已將這一情況向當地質檢部門進行了舉報,后續將進一步關注該事件的處理結果。
圖為焊接的鋼筋或脫落或扭曲變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記者實地探訪:預制樁問題多多,生產過程存在偷工減料行為
近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來到位于常州市新北區春江鎮新華村紫薇路1號的江蘇仕高瑪預制件有限公司生產廠房,現場工作正干得熱火朝天。在一旁的堆場處,數千根預制樁堆積在一起。
“攏鋼筋的在那一邊,你們可以去看看。”現場一位工人告訴記者。順著對方指引的方向,記者找到一處正在進行預制樁鋼筋捆扎的現場,地上擺放著一個個正在加工的鋼筋雛形。隨后,記者趁著現場工人忙碌之際,拿出了隨身攜帶的卷尺及游標卡尺,對已制作完成準備送往流水線進行混凝土澆注的方形鋼筋龍骨進行了測量。一測之后,對比該公司生產所依據的《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方樁》對應指標,確實發現該公司所使用的鋼筋大幅縮水,多項指標并不達標。
圖為該公司生產的方形管樁箍筋不達標
其一,該公司所生產的方形管樁預應力主筋直徑,記者實測數據為10.6毫米,而標準規定應為11.1毫米;
其二,該公司所生產的方形管樁箍筋,也叫螺旋筯,其直徑為4.8或者4.9毫米,而標準規定應為5毫米,且只允許存在正偏差,即只允許螺旋筯的直徑等于或大于5毫米;
其三,該公司所生產的方樁,兩頭的規格為500毫米直徑的端板,記者實測其外直徑的數據為495毫米,同樣跟規定的標準不符。
圖為端板也不達標準
按照相關規定,方形管樁兩端除了安裝合規的端板外,根據受力情況及其它因素,靠近端板處必須有一個鋼筋加密區,即兩端的鋼筋密度要比中間部位密集。然而,經過記者測量發現,江蘇仕高瑪預制件有限公司方形管樁的加密區長度1835毫米,而標準規定加密區的長度等于或者大于2000毫米,“縮水”多多。
圖為加密區的長度不達標準
隨后,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又來到該公司管樁的生產區域,發現正準備澆注混凝土的多段已制作好的管樁鋼筋主筋存在脫落或者扭曲變形現象。“這是極不正常的,按照相關規定,主筯跟副筋需要焊接牢固,這樣制作完成后受力才能達到標準。”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說道。
生產現場安全隱患多多,制成品未按要求進行高溫蒸養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在江蘇仕高瑪預制件有限公司生產廠房內看到,數十名工人趁著中午時分加班加點生產,然而,現場雖然繁忙,但一看卻存在不少安全隱患。
而一旁的航吊吊著或是沉重的剛澆注好的方形管樁或是鋼筋骨架來回移動,一側軌道上的澆注設備來回移動,這些原本應該封閉的區域都是呈敞開式的,工人在里面隨便穿梭,包括記者也可以隨便進入該區域,現場既無安全警示,也無安全人員進行指導或者監督。
在存在高空墜物可能的廠房里,數十名工人正在作業時,大多數工人并未佩戴安全帽。“太熱了,基本不戴安全帽。再說,這在廠房里,又不是工地上,不需要戴安全帽。”一名工人這樣告訴記者。而根據《安全生產法》的相關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有“未在有較大危險因素的生產經營場所和有關設施、設備上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的”及“未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的”行為的,責令限期改正,可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未改正的,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而在工廠車間和生產現場,因通常都有較多的機器設備、運輸車輛、重型工具等,在這些地方應該佩戴安全帽,以避免因意外事故導致頭部受傷。
圖為該公司生產廠房,工人未佩戴安全帽
不僅如此,在該廠房外面的空地上,三只高壓釜銹跡斑斑,似乎很久都沒有用過了。“確實沒怎么用,我來了這里很長時間,都不知道這個是干什么的。”一名工人告訴記者。那么,這三只高壓釜的作用是什么呢?記者采訪得知,江蘇仕高瑪預制件有限公司所生產的管樁,按照相關的生產標準,需要在高壓釜里嚴格按照相關的生產標準養護。然而,該公司直接棄置不用,明顯省卻了這道工序。“按照標準的生產工藝,這是必須進行的一道工序,為了節約成本省去該道工序,會降低產品強度和質量保障。”當地一位知情人士對記者說。
圖為該公司生產廠房內
“偷工減料”的預制樁危害多多,記者已將相關情況向當地管理部門進行了反映
端板不達標,箍筯明顯小一圈,主筋沒有焊接或者焊接不牢,加密區長度不夠長,省掉高壓養護工序……江蘇仕高瑪預制件有限公司在生產預制樁過程中如此操作,其目的到底是為什么,使用這種管樁可能會造成什么后果呢?
“他就是通過這種不合規的方式把生產成本降低,進而以非正常的低價沖擊市場,甚至會形成不正當競爭,造成行業的惡性循環。”常州當地一位行業知情人士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同正常且嚴格按要求生產的預制樁相比,以江蘇仕高瑪公司的方式生產出來的預制樁,他每米可能會降低成本8到10元錢。而購買預制樁的施工單位通常數量達到幾萬甚至幾十萬米長,這個所謂的“成本優勢”實在太誘人,劣幣驅逐良幣,這無疑會對正常的市場競爭造成不好的影響,甚至是擾亂了市場。
圖為該公司生產廠房內
“預制樁是深埋在地下的,其內部的鋼筋構件被混凝土包裹,很難發現‘偷工減料’。雖然有抽檢和送檢,但這其中有一定的概率可能檢不出來。而使用不合格的預制樁,是對建筑安全的極其不負責任。”一位建筑施工方面的專業人士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使用這種不按規定生產的預制樁,其抗剪性、抗彎性及抗壓能力都會大打折扣,進而引發建筑物的不均勻沉降,從而形成建筑質量安全隱患或者事故。
8月17日上午,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致電常州市新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將江蘇仕高瑪預制件有限公司的相關情總告知了一名姓盛的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回復記者,該區域由新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魏村分局辦理。隨后,記者又聯系了魏村分局一名姓徐的工作人員。對方稱已記者反映的情總,將派人進行調查后再反饋。本報也將持續關注此事件的進展。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梅建
校對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