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8月22日下午,在秦皇島海關工作人員現場監管下,一批裝載著400噸噴漿玉米皮的車輛,從秦皇島鵬遠淀粉有限公司倉庫出發,直接運抵秦皇島港23號泊位,快速裝載上“佳躍”輪,運往韓國仁川。“采用抵港直裝模式,貨物到港就裝船,不僅縮短了出口時間,還大大降低了企業成本,給我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秦皇島鵬遠淀粉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激動地說。
今年以來,我市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秦唐滄港口營商環境示范區建設”部署要求,主動服務“向海發展、向海圖強”戰略大局,強力開展“港口營商環境示范區建設提質提效年”行動,以全方位推動通關便利化為引領,全面打造一流口岸營商環境。
大力實施通關模式改革,構筑口岸通關“高速路”。全面運行《中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標準版》,高效開展電子口岸“單一窗口”服務,對國際航行船舶實行進出口岸審批提前申報和24小時不間斷辦理,實現審批“零待時”,查驗“零延時”、通關手續“一次不用跑”。全力推行“提前申報”“兩步申報”等通關模式,建立“通關時間競速微信群”,實行7×24小時無假日預約服務和“點對點”精準服務,最高效率解決企業通關問題,最優方式提升通關時效。
全速提升通關效率,設置海關聯絡員,大力推廣“船邊直提”“抵港直裝”作業模式。根據秦皇島港集裝箱、散雜貨等貨運類型和堆存需求,量身制定監管措施,大幅縮短貨物在港滯留時間。上半年,共開展進口直提607標箱、散貨2.33萬噸;出口直裝2673標箱、散貨4萬噸。專門推行進口大豆和大麥“附條件提離”監管模式,實現載貨船舶到港后即靠、即查、即卸、即放。上半年,共完成進口大豆“附條件提離”66.70萬噸,進口大麥“附條件提離”10.85萬噸。
高效優化過境服務,推廣多式聯運“一單式”改革,主動服務“保定一秦皇島一仁川”海鐵聯運“班列+班輪”模式。聚焦抵港、施驗封、堆存、換裝等業務節點,采取“智能卡口、綠色通道、視頻監控、車輛定位”等措施,暢通過境物流通道。上半年,共受理新備案過境線路2條,接受無紙化申報575票、現場監管發運1347標箱。
大力推進監管流程創新,織密智慧護航“信息網”。實施“互聯網+港口”計劃,實行秦皇島海關、海事、邊檢、港航、外貿、貨代無縫對接,明晰監管內容和履職標準。建立跨層級、跨部門、跨領域聯檢平臺,對同一監管對象檢查任務進行全面融合,嚴格執行“一條船一次查”,一次完成所有執法檢查,切實提升檢查效率、減輕船舶迎檢負擔。同時,加強港口收費計費監督檢查,確保每家企業清單外無收費。創新實施“港前待泊區”智能化交通組織模式,大幅縮短船舶進港時間,高效保障電煤船舶1400余艘次。創新推行全要素水上“大交管”模式,研究孵化國產VTS和智能化交通組織平臺,試運行海上交通多元動態數據“一張圖”智能化監管指揮平臺,顯著提升船舶交通組織和港口通航效率。建立秦皇島港電煤運輸保障“6+N”機制,推進裝卸設備遠程集中控制改造,實現“礦、路、港、航、電”全物流鏈信息共享與協調配合。上半年,共靠泊 5萬噸級煤炭船舶863艘次,在泊總停時為27677.3小時,平均在泊停時為1.33天。
編輯:趙家雷
來源:秦皇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