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面臨問題更趨復雜,貨幣政策面臨多目標下的平衡難題。
近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1年第三季度例會在總結近期貨幣政策方向的基礎上,一些表述微調也釋放出新的信號。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
接下來穩增長力度是否會進一步加大?“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是否意味著房貸額度將有所放開?在多重經濟矛盾、多重政策目標下,貨幣政策要如何權衡?
信貸總量增長如何保持穩定?
“把服務實體經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維護經濟大局總體平穩,增強經濟發展韌性。”央行三季度例會的這一提法引發市場關注。
實際上,這一表述在此前金融監管高層的發聲中被多次提及。央行行長易綱曾在金融機構貨幣信貸形勢分析座談會上強調,要繼續做好跨周期設計,銜接好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信貸工作,加大信貸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今年以來,在國內外環境更趨嚴峻復雜的背景下,實體經濟面臨的問題的確更趨復雜。
“國內經濟復蘇面臨的阻力略大于上半年。”光大銀行(601818,股吧)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記者表示,例如,基建低迷、大宗商品價格維持高位,供給瓶頸與部分零部件短缺溢出效應,國內房地產調控、近期局部電力供應緊張,以及海外疫情導致復蘇更不均衡等。國內托底政策適度發力,同時,做好跨周期政策銜接,確保經濟增長穩定在合理區間。
“當前貨幣政策最主要的目標還是實體經濟的情況,說明央行意識到國內經濟面臨著實際的問題,經濟動能趨弱的壓力越來越明顯。”中信證券(600030,股吧)研究所副所長明明稱。
會議表示,進一步發揮好再貸款、再貼現和直達實體經濟貨幣政策工具等措施的牽引帶動作用,用好新增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支持增加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落實好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延期工作,綜合施策支持區域協調發展。
周茂華認為,目前國內經濟內需尚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行業恢復不平衡問題依然突出,國內政策需要對癥下藥。穩增長,關鍵還是激發微觀主體活力,為企業紓困(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關鍵零部件短缺與供給瓶頸、天價運費、融資難題等)。支持小微企業、制造業等重點新興領域發展,小微企業等對我國就業、內需和產業轉型均有重要意義。
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有何深意?
會議的另一焦點則是關于房地產金融。
雖然會議表述與近年來房地產調控政策一脈相承,但此次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罕見提及房地產金融,也引起了市場的關注。
會議強調,要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在市場分析人士看來,政策提及“兩個維護”充分體現了當前穩定樓市的導向。同時,也意味著,在房地產調控方向不變的同時,將更加注意防范“次生風險”。另有分析認為,“維護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或意味著,居民房貸額度有可能相對放開。
“若按照過去的表述,應該是類似‘保障購房者合法權益’的內容,而此次強調住房消費者的概念,也說明對于‘住房消費’是持肯定態度的。”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記者表示。
嚴躍進認為,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包括兩種:一是,正常的購房合同簽約后,信貸及時跟進。“近期,各地信貸政策收緊后,一些在途交易合同受到影響,信貸審批周期延長,這也和貸款額度收緊有關。”二是,鑒于近期房企債務問題較多,樓盤有爛尾的可能,要保障住房的及時交付。
在開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看來,這一表述或意味著堅持防范化解房地產等金融風險方向不變,同時也要留意在此過程中的“次生風險”,以及房屋交付等給民生帶來的影響。
明明認為,例會首次涉及房地產市場,“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房地產政策不排除邊際調整可能,但更大概率也是以支持首套剛需為主要方向。近期房地產企業信用風險事件增多,引發市場對房地產行業乃至銀行業的擔憂,風險處置也備受市場關注。要求“維護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很可能指向信用風險較大的企業“保交房”的要求。
應對經濟阻力,貨幣政策后續如何權衡?
多重經濟矛盾、多重政策目標下,貨幣政策要如何權衡?
“從8月的經濟金融數據看,總量層面內需不足情況較為顯著,經濟進入內生動能下降和通脹壓力上升并存的‘類滯脹’階段。”在明明看來,強化服務實體經濟目標,貨幣政策的主要落腳點包括數量和價格層面、總量和結構層面。數量層面,狹義流動性方面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廣義流動性方面“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價格層面,仍然強調“推動實際貸款利率進一步降低”;結構政策層面,再次強調落實支小再貸款,支持銀行補充資本,結構性寬信用加速推進。
趙偉認為,經濟增長的合意區間已然下了臺階,經濟金融形勢分析需要在“新”基準下展開,無論對信用、利率或其他宏觀變量的理解,皆是如此。貨幣政策在堅持“穩字當頭”大基調的同時,強調要加強財政、產業、監管政策之間的協調。政策操作兼顧中短期和長期目標的平衡,加強對小微企業等薄弱領域支持的同時,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目前國內面臨的經濟阻力僅靠貨幣政策難以完全化解,需要多部門配合。”周茂華也指出,貨幣信貸環境要保持適度,避免宏觀杠桿率過快上升及局部潛在風險集聚等。因此,貨幣政策在總量保持適度增長,就是要讓M2、社融增速與名義GDP基本匹配,優化信貸結構,提升政策支持實體經濟效率,尤其是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保住市場主體、穩定就業,促進內需穩步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