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在2021年金融街(000402,股吧)論壇年會“實體經濟與金融服務”平行論壇上,央行副行長范一飛發表致辭。范一飛表示,近年來,央行秉持金融為民原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實施金融供給側改革,大力推進金融普惠進程,切實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是實施穩健貨幣政策,為實體經濟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增強信貸總量穩定性,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9月末,M2余額與社會融資規模分別為234萬億元和308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3%與10.0%,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對實體經濟保持了較強的支持力度。
二是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實現民營小微等金融服務“增量、擴面、降價、提質”。積極創新和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突出直達性和精準性,通過市場化手段實現激勵相容,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小微企業等領域的支持,全面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質效。9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18.6萬億元,同比增長27.4%,支持了4000余萬戶小微經營主體融資,同比增長30.8%。同時,自9月30日起全面實施12項降低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支付手續費的措施,政策效果已初步顯現。
三是優化間接融資結構,加強對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金融支持。構建綠色金融政策激勵體系,完善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加大對綠色低碳、能源保供轉型的金融支持。加強貨幣信貸政策指導,積極完善差別準備金率、扶貧再貸款等工具,優化農村金融服務。加強金融、財政、產業等政策協調配合,引導金融機構做好區域協調發展金融服務,加大對京津冀地區、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區等的金融支持。6月末,綠色貸款余額13.9萬億元,同比增長27%;涉農貸款余額41.7萬億元,占各項貸款比重21.8%。
四是加強金融和科技融合發展,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引導金融機構創新產品服務,持續將信貸資源向高技術制造業和科技創新領域傾斜。建立科技企業融資對接機制,加大對科技企業直接融資的支持力度。9月末,高技術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42萬億元,繼續維持高速增長。利用科技力量深入推動金融普惠和提高金融支持效率,下沉金融服務重心,推動金融APP適老化改造和金融服務線上線下融合。6月末,農村地區個人銀行賬戶超47億戶、銀行卡近38億張,助農取款點超85萬個。(記者 劉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