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是一塊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土地,也是全國最綠省份的最綠城市之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深入民心,建設綠色、低碳、創新型城市是其堅定不動搖的追求目標。三明是福建省指定的兩個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之一,作為多年深耕綠色金融的興業銀行(601166,股吧)三明分行,充分發揮綠色金融創新“試驗田”作用,在學史力行中,把偉大建黨精神深刻融入到行業職責中,充分利用三明亮麗的紅色品牌,不斷開拓創新,分行針對綠色金融改革如何進一步深入推進?該行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在服務實體經濟中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并提出“以紅促綠”,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再上新臺階課題。
一、興業銀行三明分行(以下簡稱分行)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加大創新完善綠色金融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協助市金融局出臺全省首個綠色企業及項目認定辦法。從綠色經營、低碳轉型、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等5方面設定評價指標,將企業劃分為深綠、中綠、淺綠、非綠4個等級,分6個大類、24個中類、85個小類設定評價標準,評價認定綠色項目;建立了三明市綠色認證服務平臺及獎補機制。分行全面參與三明市綠色企業、綠色項目的識別、入庫,做好綠色項目庫的搭建工作,協助金融局針對深綠、中綠、淺綠制定綠色金融獎補方案,經系統平臺認證的企業和項目可以享受認證獎勵和綠色貸款貼息;搭建金服云綠色金融三明專區。興業銀行在福建省金服云平臺上,搭建了綠色金融三明專區,已順利上線運行,該系統平臺具有線上搶單、綠色產業項目獎補政策線上申報等功能。
二是加快創新完善綠色金融體制機制。分行借助“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從組織架構、人員隊伍、資源配置、考評考核等方面對綠色金融業務深入調研,不斷加快創新完善綠色金融機制體制。分行根據總行的批復于2021年4月30日成立綠色金融部,作為分行一級部門統籌推進綠色金融業務發展;加大資源傾斜力度,完善考評考核機制。將綠色貸款、綠色融資及綠色客戶數納入支行常規考核指標,并適當提高考核權重。同時,設置專項貸款規模和風險資產,優先保障綠色金融業務投放,并對綠色貸款給予資金價格補貼。設置專項績效,以鼓勵經營機構加大綠色金融業務拓展;建立綠色金融聯動營銷及協調推動機制。對金融重點客戶、重點項目方面,以項目推進協調會為載體,以問題為導向,提出問題清單,加強溝通、協調與排解,聯動營銷,縮短審批流程,推進項目盡快落地。
三是加強金融機構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分行設立了綠色金融服務中心及專門服務窗口8個,推出“綠色金融服務中心+綠色制造”服務模式,積極創設具有區域特色的綠色金融產品,推出“青山綠水貸”產品體系,在區域內實現了多種產品首筆落地。包括落地全國首筆:林票質押貸款、碳排放配額質押貸款、國家電網全國首單電e金服“綠色貸”、林業碳匯開發貸款、用能權指標質押貸款、林業碳票授信貸款、掛鉤“碳中和”債券指數結構性存款。由碳排放權、排污權及用能權組合而成的環境權益貸及林票質押貸入選三明市綠色金融改革十大創新成果。國家電網電e金服“電力綠色貸”入選福建省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首批可復制創新成果。
組建項目推動微信群,定期召開項目推進協調會,及時解決經營機構綠色項目營銷及審查審批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做好綠色金融重點客戶、重點項目的聯動營銷,實現項目早批復早落地。對列入綠色金融沙盤清單項目,盡職調查與授信材料撰寫同步推進,信用審查部靠前輔導,增強方案的可行性,提高審批效率。
二、推動三明綠色金融發展的優勢
一是“紅色”優勢。三明,全域都是中央蘇區,也是中央蘇區的核心區。在血雨腥風的戰爭年代,當年,三明全市3.7萬人參加紅軍,1.12萬人參加長征,到達陜北僅存76人。三明優秀的英雄兒女,為中國革命和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三明也是中央紅軍長征的出發地、紅旗不倒的革命根據地、偉人革命的重要實踐地。如今,“風展紅旗如畫”已成為三明的紅色品牌。
二是政策優勢。在國家政策方面,2016年8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等七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隨著《指導意見》的出臺,中國成為全球首個建立了比較完整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的經濟體。
三明是著名的革命蘇區、老區,享受更多的國家政策扶持。今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國發〔2021〕3號)意見指出,“研究支持贛州、三明等城市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支持三明推動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支持發展沙縣小吃等特色富民產業”。在國家級的政策文件中,三明前所未有的第一次以如此高頻次出現,為未來三明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優勢與環境。
省政策方面,為踐行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發揮綠色金融積極作用,2017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印發了《福建省綠色金融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為了探索具有區域特色的綠色金融發展模式,以綠色金融服務地方經濟綠色轉型。去年底,省政府出臺了《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三明市、南平市省級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工作方案的通知》(閩政辦〔2020〕54號)。此政策為推動三明綠色金融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南。
市級方面,新一屆市委立足三明發展新階段,精準分析三明發展新形勢,立志實現三明新發展格局,提出了“牢記新囑托、增創新優勢、再上新臺階”、建設“一區六城”、開展全力打好“大招商招好商”攻堅戰役,為推動三明綠色金融發展的發展提供大好的機遇。
三是綠色優勢。作為全國最綠省份的最綠城市之一,地處閩中內陸山區的三明市被稱作“中國綠都”。近年來,三明以落實新發展理念為牽引,走出一條產業生態化與生態產業化齊頭并進的新路子,為相對落后山區實現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有益鏡鑒。三明在創新綠色產業發展體系中,推動傳統工業綠色轉型升級、推動特色現代農業加快發展、推動綠色文旅康養產業做優做大、推動綠色低碳城市建設等方面,綠色融資規模處于持續擴大中,為三明的綠色金融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
四是興業銀行支持優勢。興業銀行是國內最早探索綠色金融的商業銀行,是中國首家赤道銀行,致力于打造一流的綠色金融綜合服務商和全市場領先的綠色金融集團。興業銀行為三明市創建省級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提供“融智+融資”支持,去年5月份該行就與三明市政府簽署了綠色金融戰略合作協議,承諾“十四五”期間向三明市提供各類綠色投融資不低于200億元,行領導多次前往三明開展綠色金調研,與三明市政府達成許多重要共識,并將三明作為綠色金融機制體制改革的“試驗田”,鼓勵分行在綠色金融產品、服務、模式創新上先行先試。分行領導始終樹牢擦亮綠色銀行品牌,注重發揮興業銀行的綠色金融標桿銀行作用;七個首筆落地的創新性金融產品為三明的綠色金融發展起了創新性引領作用,也是分行在推動三明綠色金融發展的財富與優勢。
三、推動三明綠色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困難
一是綠色信貸拳頭產品缺乏。分行圍繞綠色發展和結合自身實際,實現了多種業務的首筆落地,但創新產品規模較小,覆蓋面較不足,未形成在全省乃至全國推廣的叫得響、有實效的綠色金融產品,阻滯了實現綠色金融產品全覆蓋程度。
二是抵質押的貸款產品有待不斷豐富。分行在不斷探索將符合規定條件的資源類(包括林權、農村承包地的土地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知識產權類(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應收賬款、應收票據等納入可抵質押物范疇,建立“資產+”綠色融資模式。以資源類、環境權益類、知識產權類等為抵質押的貸款產品有待不斷豐富。
三是綠色信貸擔保率不高,風險分擔機制有待完善。綠色項目多層次風險分擔機制,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提高綠色融資擔保業務比重不高,地方政府要加大增信支持力度,提高綠色信貸擔保率。分行與地方擔保公司就銀行風險分擔機制有待完善。
四、推動綠色金融再上新臺階對策建議
利用國家支持三明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大好時機,分行需牢記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職責,與地方政府加強溝通,在推動綠色金融改革中主動作為,解決綠色企業、綠色項目“融資難”等相關問題,為了“以紅促綠”,推動綠色金融再上新臺階,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將綠色金融與鄉村振興相結合,開展金融“駐村”工作,增強金融服務蘇區振興發展精準度、有效性。鄉村生態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生態振興離不開綠色金融的支持。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是國家的指導性政策,應在人民銀行三明市中心支行的指導下,開展金融“駐村”工作,選拔“金融助理”“金融村官”駐鎮村開展信息建檔、業務受理、金融知識普及等金融服務。“金融村官”的系列工作,能有效確保貨幣投放的精準與有效。
二是強化銀政合作,進一步完善金服云綠色金融三明專區功能。依托福建省金融服務云平臺,加快完善平臺綠色要素和功能,植入各類相關功能和數據,實現銀企信息對稱共享,引導全市企業做好綠色企業、綠色項目的識別、入庫,做好綠色項目庫的搭建工作,利用獎補政策,引導企業進行綠色化轉型升級。同時,盡快完善政銀企網上對接和銀行機構線上搶單、綠色產業項目獎補政策線上申報等功能,打造便利化融資平臺,切實提高綠色貸款覆蓋面、可得性。
三是建立健全綠色金融補償機制。比如,對于公益屬性明顯的綠色項目,出臺補償機制,提高融資的可得性。當前,福建省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公益屬性的綠色項目較多,但這類項目主要依靠財政撥款,缺乏現金流,較難以實現融資。比如,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涉及礦山環境治理恢復、土地整治與污染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流域水環境保護治理等方面,符合綠色金融導向,但由于單個項目金額較小,主要依靠財政撥款,項目主體融資意愿低,導致有效融資項目少。建議從政府層面出臺生態補償方案,補償公益類項目的現金流,增加融資的還款來源。
四是加強與地方政府的溝通,擴大質押擔保產品。綠色金融改革的核心在于通過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的主動作為,解決綠色企業、綠色項目“融資難”等相關問題。為此,應建立常態化政銀協調機制,共同探索資源類、環境權益類、知識產權類中資源確權、排污權、專利權等綠色金融產品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