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共舉行52場論壇會議和推介活動。作為今年服貿會的重要活動之一,金融服務專題主論壇——2022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昨天在北京舉行。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表示,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逐步形成,要堅持統籌發展與安全,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周亮表示,我國金融業的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銀行業、保險業實現新的歷史性跨越。
一是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逐步形成。
截至2022年6月末,銀行業總資產367.7萬億元,居世界第一位。保險業總資產26.6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二位。過去5年,銀行業的信貸年均增速11.8%,超過資產年均增速約4個百分點。資產結構與實體經濟需求更加契合,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涉農貸款年均增速分別達到25.5%和14.9%。截至今年6月末,制造業貸款余額26萬億元,大病保險已覆蓋12.2億城鄉居民。基礎金融服務覆蓋率超過99%。
二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金融風險從發散逐步轉為收斂,一批重大隱患被“精準拆彈”。過去5年,累積處置不良貸款約12萬億元,超過之前12年總和。高風險“影子銀行”的規模較歷史峰值壓降約29萬億元,近5000家P2P網貸機構全部停止運營,一批金融違法犯罪分子得到懲處,金融秩序明顯好轉。
三是銀行業保險業改革開放呈現新局面。
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不斷加強,大型銀行金融效益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中小銀行和農信社改革持續深化,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改革取得突破,金融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信貸、線上保險等業務全球領先。
2018年以來,陸續推出了34項銀行保險業開放舉措,新批設各類外資銀行保險機構120多家,中資機構的國際化水平也顯著得到提升。
四是監管的有效性和法制化水平日益提高。
監管體制改革深入推進,部門間、央地間監管的協同明顯增強。過去10年間,我們共制定和修改了法律法規70余部,依法監管的能力大幅提升,建立了監管大數據平臺,推動監管工作信息化和智能化。監管力度持續加大,累積處罰銀行保險機構1.6萬家次,處罰責任人員2.1萬人次,行政執法的透明度、規范化水平不斷提高。
周亮指出,要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在保持經濟大局平穩前提下,有序處置風險,穩妥化解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支持地方發行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積極地應對不良資產的反彈,完善大型企業債務風險監測和處置。
周亮表示,保障房地產融資平穩有序,支持地方保交樓、穩民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強化金融立法和制度建設,推進監管大數據平臺建設,優化監管協同機制,提升監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