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順義區生態環境局認真貫徹落實《北京市接訴即辦工作條例》,找準“小切口”,推動解決大問題,將“接訴即辦”工作真正打造成為群眾表達訴求的直通車,近兩年來,群眾訴求全部100%響應、解決率由80%左右提高到95%,滿意率由80%左右提高到98%以上。
一是秉持服務理念,夯實工作機制。堅持黨建引領,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將“接訴即辦”工作納入“一把手”重點督辦工程。成立“接訴即辦”工作專班,建立首接負責制、難點會商制、解決閉環制、約談通報等機制,每日研究、每周匯總研判、每周專題調度,并將異味、噪聲等高頻信訪件分類、分難易級管理,提高了群眾訴求辦理的精準度,達到高質量反饋解決的效果。
同時,將污染防治攻堅戰與“接訴即辦”工作深度融合,把工作中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用制度形式運用好、堅持好,制定實施了《順義區生態環境局“接訴即辦”工作實施方案》《順義區入河排口污染溯源及動態管理項目實施方案》和《順義區入河排口分類分級管控工作實施方案(實行)》,修訂了《順義區應對大氣污染強化措施實施方案》。
局黨組召開接訴即辦工作調度會
二是踐行服務思想,提升工作水平。針對大氣、水污染防治等重難點問題,找準“小切口”,推動解決大問題。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針對污染源分散問題,局黨組書記靠前指揮,每周召開專家研判會,利用視頻監控、衛星遙感、VOCs走航監測、道路塵負荷監測、油煙狀態監控5大科技手段精準發現治理微小點位污染源,2月全區PM2.5月均濃度21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幅度高達69%,有監測數據以來歷史最優,全市排名第4。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針對入河排口管控問題,黨員領導干部通過“人工現場勘查+調查系統APP”,完成了全區33條河流和2個水庫入河排口的排查、監測、溯源工作,共計排查排污口1332個,逐步搭建了區入河排口信息化管理平臺。
局黨組成員開展污染源調研
三是勇擔為民使命,形成治污合力。打破“等、靠”觀念,“主動領哨”與屬地政府建立督促幫扶機制,向未訴先辦延伸。局黨組成立10個督查組對屬地和行業部門的污染防治履職情況開展督查,對排名后的屬地和落實職責不到位的行業部門進行約談幫扶,組織專家團隊赴現場對大氣污染嚴重區域和連續報警屬地進行溯源和幫扶指導。全區的生態環境訴求量從2019年的4000多件減少到目前的2000件左右,“接訴即辦”逐步走向“未訴先辦”。
順義區生態環境局召開屬地約談幫扶會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