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為了夢想我離開了大草原;20年后為了使命我重返了大草原。”真好牛聯合創始人/內蒙古華登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海峰談及其經歷感慨道。
據悉,“真好牛——踐行鄉村振興啟動會”將于11月30日在深圳隱秀山居酒店舉行,會議將邀請各相關省市政府領導,各大投資機構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肉牛產業參與者出席,共同為中國肉牛科學養殖生產加工及銷售加油助力。
屆時,李海峰將在活動上為來賓詳細講述如何通過與農牧民合作助力鄉村振興。據了解,真好牛目前在內蒙古赤峰建有自營養殖基地和聯營養殖基地,直接和間接帶動數萬農牧民就業,為當地的鄉村振興,農牧業產業化貢獻了重大的力量。
真好牛是一家總部設立在深圳,養殖及加工基地位于內蒙古赤峰,致力于打造“生態肉牛養殖、肉牛屠宰加工、牛肉食品加工、文創周邊及草原文旅開發”于一體的肉牛全產業鏈運營企業,不僅在傳統肉牛養殖的基礎上,聘用專業人員來幫助養殖戶進行科學養殖,更是增加了保險公司一對一承保,降低養殖風險,幫助牧民解決成本問題、利潤問題、銷路問題,還開發了基于 AI 技術、GPS 定位系統及區塊鏈技術,建立全流程標準化、可視化、可追溯的肉牛養殖管理體系,也讓城市消費者借助科技手段實現“云養牛”,讓“我在內蒙有頭牛”成為現實。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提高、國人飲食結構也在改變,我國肉類消費結構中豬肉比重已經從1985年的80%下降到2021年的56%,而牛羊肉的市場份額則由6.4%增長至17.5。
據布瑞克農業發布的數據,2001年至2021年期間,我國牛肉消費量年均增長2.54%,但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卻顯示,自2010年全國肉牛存欄量跌破1億頭以來,我國肉牛存欄量維持在9000萬頭上下波動。截至2021年,全國肉牛存欄僅為9817萬頭。多出來的居民牛肉消費增長份額幾乎全部被進口牛肉占據。
農業部發布的《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15—2024)》預測,我國肉牛產量到2024年將達到828萬噸,但僅僅2021年,我國肉牛年消費量就達到981萬噸,缺口巨大。
中國地域遼闊,草原資源豐富,為何我國肉牛市場目前仍存在供需不平衡、產業基礎差、生產周期長、養殖方式落后等眾多問題呢?
張少輝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2021年,中國肉牛產業整體規模超8000億,市場規模和市場潛力巨大。然而,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改變我國肉牛養殖和銷售方面的痛點,為農民解決養殖難、銷售難;為城市居民提供健康、實惠的肉牛銷售渠道;為有心回鄉養牛創業的年輕人提供助力,成為了亟須攻克的難關。”張少輝表示真好牛計劃未來將在云南,貴州,新疆,山西建立養殖基地,助力當地在外的年輕人回鄉創業。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肉牛行業不僅承載著百姓致富的希望,更是產業興旺的動力、生態治理的關鍵、小康路上的引擎,推動肉牛行業高質量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離開家鄉二十多年,作為內蒙古大草原的兒子,我從來沒有離開過養牛這個行業,我作為總負責人的‘改良湘西黃牛’項目還成為了湖南省政府和國家發改委推薦國家級肉牛項目。外出了那么久,我始終牽掛著滋養我成長的大草原,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回報我的家鄉。”李海峰表示,真好牛會堅持以“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為主線,以發展農牧業為核心,以特色農牧產品為載體,通過發揮企業的示范引領和產業帶動效應,打造農牧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更多國人提供健康農牧產品,帶動更多農牧民就業,踐行產業富民,助力鄉村振興,為共同富裕貢獻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