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有和我們一樣億萬萬個普通的家庭,如果能通過更科學人文的方式,通過早期干預中醫治未病,幫助大家減少疾病的發生和痛苦,那會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葉開升
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簡稱“浙一”)坐診多年的葉開升主任,常憶起孩童時期爺爺給村里人治病的場景:病人慕名找來家里,爺爺觀其面色、雙手把脈,再開具中藥方,還領著自己去山中挖過中草藥,給村中人治療疾患。
也許是從小在中醫家庭的耳濡目染,葉開升當年以“學霸”高分考入醫學院后感于西醫對一些疾病的局限,又于浙江中醫藥大學攻讀中醫碩士學位,進入浙一醫院執業,成為一名中西醫并重的主任醫師。
多年來接診天南地北的不同患者,葉開升在疾病背后窺見著每一個家庭的動蕩與重建。“在中國社會,很多大病一旦發現就是中晚期,給人們帶來巨大痛苦。但如果這些病癥能在早期被發現和重視,結果很可能改變。”
中醫巧施,肺癌患者重獲新生
在浙一見到葉主任的時候,張老師和家屬已經瀕臨崩潰邊緣。
張老師現年70多歲,與葉主任是同鄉。2014年5月份,張老師發現咳嗽時痰中帶血絲,但以為只是偶然,沒有引起重視。直到同年10月,在單位進行教職工常規體檢時,查出肺部陰影已有5cm大小,而且有部分轉移到縱膈淋巴,確診為肺癌晚期。
晴天霹靂,癌癥晚期,放在任何一個家庭上,都是一座不可承受的大山。女兒女婿心急如焚,立馬趕往浙一醫院找到葉開升主任“葉主任,救救我爸爸吧!”
很快,張老師在浙一接受了手術治療,當時胸外科的主刀醫生跟家屬說:剩下的時日可能不會超過2年。女兒聞言差點癱倒,老伴和女婿也只能在診室外默默流淚,仿佛死神已經向她們摯愛的親人揮起鐮刀。
手術后主刀醫生建議張老師接受化療治療,但擅長中醫調理的葉主任給出了不同意見:“從中醫辨證來說,病人現在的證型為淤血凝滯,孱弱的體質可能扛不住化療,而這種晚期癌癥術后其實更適用中醫調理,能很大程度減輕病人和家屬的痛苦。”
在葉主任的建議下,張老師一家堅持了為期半年的中藥調理。半年過去,一行人回到浙一復查,發現張老師身體所有指標竟回復正常,體力和精神也比之前更好。葉主任又針對其情況按照四時節氣開具了日常食療調理養生方案。如今,張老師每年春秋兩季調理兩次。身體一直健朗穩定。
每每回到浙一復查,張老師和家屬不禁感慨:同期的病友都已先后離世,現世的天倫之樂,多么珍貴難得。葉主任欣慰之余,也有了更深思考:如果家屬能早期重視健康管理中醫治未病,發現身體不適的信號,可以大概率避免“確診即晚期”的悲劇。
老陳的故事
老陳(化名)64歲,生病之前,是一家會展公司的老總。多年前他和原配妻子雙雙被確診高血壓。妻子更是因高血壓惡化在家中突發腦溢血,老陳親眼看到愛人在送醫院途中自己的懷抱里離世,搶救都來不及。巨大的悲痛過后,他開始重視高血壓問題。
2016年,杭州召開G20峰會,老陳會展事務纏身,連軸轉的高強度工作直接拖垮了身體,他在布展現場突發腦溢血,被緊急送醫接受了顱腦開顱術,而這一次的結果是——左半身癱瘓。出院后的老陳形單影只,也無力再經營生意,他變賣了公司與房產,住進杭州某高端醫養中心,開始了漫長的康復療養之路。
2019年,葉主任來到醫養中心做專家講座義診,遇上了老陳。在了解老陳的病史、用藥情況及把脈后,憑借多年臨床經驗,葉主任當即發現他有二次中風的風險。
“啊!”老陳也大感震驚,方知自己對健康管理的認識還嚴重不足,在葉主任指導下,他馬上在護工陪同下趕到醫院辦理了24小時動態心電圖和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果不其然,報告顯示心率過緩,最低時只有一分鐘40次,收縮壓最高到達210(mm/hg)。
在這之后,葉主任帶領的家庭醫生專家團隊對老陳進行了全面的健康管理和中醫治未病的干預治療。通過全身體檢、調整用藥、飲食干預、中醫四時養生等手段,并結合中藥針灸等中醫內外并治的方法對老陳進行了針對性的康復調理。
曾與死亡擦肩的老陳這一次非常“聽話”,嚴格執行葉主任的醫囑。至今他血壓保持平穩,心率正常,二次中風的危險早已解除。
最重要的是生活質量大幅提高,從左半身癱瘓完全輪椅出行到現在可以適當行走。老陳直言“葉主任給了我第二次生命。”葉主任心里感動又溫暖,這件事也堅定了他要把家醫健康管理中醫治未病堅持下去的信念。
生存不等于生活
家醫管理,即家庭醫生健康管理。從中國社會起步到發展短短不足三十年,葉開升醫生較早接觸并將其應用于醫療實踐。
在他看來:生存并不是生命的全部意義,有質量、有溫度的生命,才是我們所追求的。“就像春天播種,播下去的種子,不僅為了結出果實,更為了收獲來年的希望。”
家庭醫生的出現,便是在患者與健康之間架起了一座橋,及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延長生命的長度,守護每個家庭的健康生活,運用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豐富的中醫治未病寶藏,這是葉主任現在著力要做的事情。
“我也有家庭,我的妻子也從醫,每當看到我的親人和孩子,我都會想到,這世上有和我們一樣億萬萬個普通的家庭,如果能通過更科學人文的方式,通過早期干預中醫治未病幫助大家減少疾病的發生和痛苦,那會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葉主任對未來的規劃很明晰:用畢生所學為更多人提供有效的健康管理和中醫治未病。
“如果家醫管理和中醫治未病普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我愿意做那個先行的人。”(文/徐爾健)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