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業績披露密集期來臨,諸多網絡安全廠商業績不盡如人意的事實慢慢清晰。但在新興賽道的刺激下,北信源(300352.SZ)等頭部企業開始穿越周期,向陽而生,找到關鍵破局點。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謝少鋒在一季度有關經濟數據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全力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一手抓供給,組織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揭榜掛帥”攻關,加強通用大模型和行業大模型的研發布局,加快建設工業領域高質量的數據集,夯實基礎底座,推動“智能產業化”。
可以預見,在AI應用加速滲透的未來,AI安全也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賽道。
迎難直上,坦然面對“集體陣痛”
4月21日,北信源發布2024年度報告,稱公司業績收入依然受到市場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公司方面表示,將進一步簡化組織結構,降本增效。
梳理各廠商的業績預告、年報發現,業績下滑和虧損仍是常態,這背后折射出整個行業的“集體陣痛”。
深信服(300454.SZ)2024年營收75.20億元,同比下降1.86%,綜合毛利率下滑3.67個百分點,但通過控費增效實現利潤壓力緩解。奇安信-U(688561.SH)2024年業績預告顯示,公司業績顯著承壓,歸母凈利潤虧損約12.5億元-14.5億元;營業收入約同比下滑30.15-34.81%%。公司方面稱,主要受政企客戶預算縮減和行業競爭激化影響。安恒信息(688023.SH)2024年現金流由負轉正,但業績快報亦顯示去年凈利潤虧損約1.808億元。
除此之外,啟明星辰也面臨著市場挑戰和業務融合壓力,公司實現營收33.15億元,同比下降26.44%,歸屬凈利潤為-2.26億元,扣非凈利潤為-1.32億元。中孚信息方面實現營收7.85億元,近三年累計虧損達7.58億,受市場環境影響,部分客戶需求釋放遞延。
諸多業內人士認為,這一現象的背后,是宏觀經濟壓力、技術代際切換、國際競爭加劇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IDC中國高級分析師張雪卿表示,2024年第四季度,市場延續下滑趨勢,營收占全年比重38.2%,相較2023年下降近兩個百分點。用戶預算收緊、產品同質化、企業建設重點轉移等情況仍然是市場面臨的主要壓力。
然而,Choice數據顯示,2024年,網絡安全凈利潤合計達到1906億元,這表明行業整體仍然具備盈利能力。張雪卿認為,展望2025,DeepSeek大模型的問世推動AI應用井噴式發展,在重塑全球人工智能格局的同時,同樣為中國網絡安全行業帶來了更多增長空間。
向上攀升,加速網安技術迭代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AI產業規模為2697億元,增速26.2%。在此背景下,AI帶來的安全威脅直線上升。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AI事件監測器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的風險事件總數比2022年增加了約21.8倍,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此外,2024年與安全直接相關的AI事件數量比2023年增長了約83.7%。
AI驅動的自動化攻擊,正在倒逼網絡安全技術升級,為網絡安全行業帶來機遇。
根據QYR的統計及預測,2024年全球AI驅動的網絡安全解決方案市場銷售額達到了161.3億美元,預計2031年將達到431.6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CAGR)為15.3%(2025-2031)。
目前,北信源、安恒信息等,已率先從前述新興賽道中獲益。
據了解,北信源通過其自主研發的“密信AI基座”率先完成了與DeepSeek的技術對接,率先構建起“技術自主+安全可控”的雙輪驅動體系,這一動作不僅為其自身業務注入了新動能,也為行業智能化轉型提供了樣本。
北信源方面介紹道,“密信AI基座”作為一款通用應用平臺,通過集成DeepSeek與百度文心、kimi、阿里通義等頭部模型,還有多種開源大模型,包括翻譯、語種識別、語言大模型等,快速集成對接私有化。北信源“密信AI基座”極大地推動了AI能力從技術儲備轉化為商業價值,同時,為公司創造了新的業績增長空間。
除北信源外,安恒信息在AI戰略驅動下,2024年的數據安全與MSS業務也實現高增。據了解,安恒信息在與DeepSeek合作開發安全智能體,以實現告警關聯分析效率的提升。
在AI應用井噴式發展之外,輔助駕駛汽車競爭白熱化、低空經濟產業迎來政策紅利期、量子安全得到高度重視……各種新興產業的發展,為中國網絡安全行業送來更多助推力。
在量子安全領域,北信源、國投智能等也在加碼布局,以應對2030年量子計算威脅。北信源此前推出了“信源密信(量子版)”,將量子安全技術和信源密信自身的安全機制融合到一起,進一步大幅度提升了信源密信的安全性。
北信源透露,未來將圍繞信息安全及信創、信源密信生態化發展、AI深度融合、國防智能及生態建設、國際化業務幾個方面展開。
厚積薄發,在政策支持下不斷突破邊界
根據國資委規劃,2025年央國企信創替代率需達50%,2027年完成100%。國產化基礎軟硬件滲透率提升,帶動安全產品適配需求。另一方面,網絡安全相關的法規也在密集出臺。比如《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條例》落地,規定了網絡數據安全負責人和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機構責任,以及重要數據的處理者每年度對其網絡數據處理活動開展風險評估。
在政策驅動下,中國廠商有望突破靜水深流的短期陣痛,實現技術代際更替。值得注意的是,長期機遇屬于那些注重AI研發、積極參與國產替代、樂于開拓全球市場的網絡安全企業。
以北信源為例,始終圍繞國家重大安全戰略規劃進行創新和布局,公司已經有50多款產品進入信創目錄,北信源憑借在密碼學、通信技術、區塊鏈、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深厚技術積累,構建了覆蓋數據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護體系,包括數據采集、傳輸、存儲、處理、交換與共享、銷毀等環節。另外,北信源作為軍隊重要的漏洞挖掘支撐單位,有十款取得軍用信息安全認證產品,并且全部實現了國產化要求。
在開拓全球市場方面,北信源積極踐行國家“一帶一路”。公司稱,“將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致力于成為在全球范圍內具有影響力的信息安全企業。”
據了解,北信源在2024年東盟博覽會上面向全球用戶展出了基于AI的“愛傳”(AITran)獨立APP,目前已經成為國家文旅部“你好!中國”國家旅游形象推廣活動在翻譯領域的獨家5合作伙伴,隨著2025年入境游用戶的蓬勃發展,在大幅提高裝機量的同時,也會有相關C端用戶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