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理財“亮相”在即!近期,工銀理財、建信理財相繼披露,首批試點養老理財產品已報備,預計將于近期正式發行。即將“面市”的養老理財產品有何亮點?11月24日,記者從試點地區多家承銷銀行處獲悉,首批養老理財產品試點機構大多只推出一款產品,產品投資期限普遍為五年期、風險等級為中低風險,相較于其他理財產品,還特設提前贖回、分紅條款。在分析人士看來,即將推出的養老理財雖定位為養老,風險預計較小,但因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該類產品的收益依然會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變化,建議投資者不宜過度關注產品短期內的凈值波動,應結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進行選擇。
部分試點機構定檔發行時間
從明確試點至今已兩月有余,養老理財產品試點進展如何?11月23日,獲批養老理財試點發行機構之一的建信理財宣布,養老理財產品試點方案已獲監管機構認可。首批養老理財試點產品已經報備,預計將于近期正式發行。至于產品特色,建信理財提到,將在首批發行產品中同時試點封閉式和開放式產品,兼顧單筆購買和小額定投模式,并嵌入定投、分紅、申贖場景等功能,首批養老理財產品將在建設銀行和招商銀行“雙渠道”公募發行。
而在不久前的11月19日,工銀理財也披露了養老理財試點產品進展,工銀理財養老理財產品試點方案已獲監管機構認可。首支養老理財試點產品已經報備,相關負責人透露預計12月初正式問市。據介紹,首支試點理財產品為五年期限封閉運作產品,產品將采取公募發行。投資運作方面,產品將重點投向高等級信用債券,也將持有部分權益類資產。
按照《關于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9月15日起,工銀理財將在武漢市和成都市,建信理財和招銀理財將在深圳市,光大理財將在青島市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對于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的進展,10月21日,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王朝弟也曾透露,目前,養老理財試點產品已進入報備階段,可能將于本月底或下月在“四地四機構”與消費者見面。
如今,工銀理財、建信理財均“劇透”了產品進展,招銀理財、光大理財養老理財產品何時“面市”?對此,招銀理財、光大理財均表示,暫不便回復,具體要等官方消息。
產品設計有何特色?
根據《通知》要求,試點理財公司制定的養老理財產品試點方案,報經銀保監會相關機構監管部門認可后,應按照公募理財產品信息登記要求,于銷售前10個工作日,在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進行產品登記。
11月24日記者以“養老”為關鍵詞在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查詢,目前暫無相關產品登記信息。不過,記者從試點地區多家承銷銀行處獲悉,部分參與試點的多家理財子公司養老理財產品定檔時間已敲定12月。
記者從試點地區多家承銷銀行方面獲悉,首批養老理財產品試點機構大多只推出一款產品,產品投資期限普遍為五年期、風險等級為中低風險,相較于其他理財產品,還特設提前贖回、分紅條款。
某參與試點的理財子公司母行網點人員表示,目前客戶已可以預約登記產品擬購買額度,期限為五年期,銷售起點為1元,單個投資者購買上限為100萬元。該工作人員介紹,為對應試點地區,該產品僅面向持有限定地區身份證的投資者銷售,產品的風險等級為R3(即平衡型),業績比較基準為年化5.0%-7.0%。同時該款產品收取2BP的托管費,但不收取超額業績報酬,產品投向固定收益品種的比例占到80%-100%,有0-20%的權益或衍生品配置。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其他理財產品,雖然該款養老理財產品投資期限較長,但設立了提前贖回和分紅條款,患有重大疾病等投資者可以提供相關證明材料,申請提前贖回;產品成立滿兩年后,每年還將進行現金分紅。
另一家參與試點的理財子公司母行業務人員表示,該理財子公司推出的試點養老理財產品為五年期、風險等級為R3。該人士介紹,產品為“固收+”型,配置了一定的股票類資產,但波動會比較小。產品有五年封閉期,但有贖回機制,持有不滿三年因為重疾、本人購房等可以提供相應資料申請贖回,贖回費持有不滿三年是1%,運作滿一年之后每季度會根據運作收益情況進行分紅。同時該款養老理財產品設有A、C兩個份額,A份額前端收取申購費;C份額不收取申購費但后端要收取投資管理費,具體情況要以正式公布的產品信息為準。
在此次參與試點的產品中,也有理財子公司退出了“本金+收益”按年返還的產品。根據一家理財子公司母行人員介紹,相關產品預計在12月上旬發行,期限是五年期,每年會返20%的“本金+收益”,產品定位是中低風險。另一家試點理財子機構的母行客戶經理則表示,該行理財子公司試點發行的養老理財產品可能會對年滿60歲以上的長者持有期間設置分紅、提前贖回等相關制度,但具體要等相關的產品說明。
資深銀行業分析人士卜振興認為,新面市的養老理財試點具有如下特點:產品風險等級相對較低,一般是低風險等級;投資門檻相對較低,1元起購;期限相對較長,是傳統存款的替代;資產投向放,主要是投資高等級、高收益類資產;收益率水平越高,同時波動較小。
投資者應結合自身需求選擇
事實上,在此次養老理財產品試點前,部分銀行和理財子公司曾推出過養老理財產品。據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介紹,此前發布的養老理財產品三年、五年封閉期產品較為常見,業績比較基準在4%-6%之間,個別產品申贖規則較為靈活,例如,滿兩年之后每年返還25%本金和收益。
不過,由于一些養老理財產品存在養老屬性不突出、發行營銷不規范等問題。監管機構曾要求,規范養老理財產品名稱使用,持續清理名不符實的“養老”字樣理財產品,同時開展業務創新試點,大力發展真正具備養老功能的專業養老產品。
隨著試點政策的落地,真正帶有養老特點的理財產品將在試點地區“面市”,投資者該如何參與?中國理財網此前發布文章指出,投資者需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一是要考慮自身養老需求,判斷是否需要進行長期養老投資;二是要考慮自身的資金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三是要結合自身風險偏好關注養老理財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征,選擇與風險情況相匹配的養老理財產品進行投資。
普益標準研究員董加發建議,投資者不宜過度關注產品短期內的凈值波動,應結合自身風險偏好關注養老理財的風險收益特征。即將推出的養老理財雖定位為養老,風險預計較小,但因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該類產品的收益依然會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變化。同時,投資者應結合自身資金情況及養老需求,需仔細研究該類產品的投向、流動性、風險、收益等各方面情況,對于長期養老投資進行合理的資金分配。總的來說,投資者如果要投資養老理財產品,主要需考慮自身的養老需求、能否堅持長期投資,以及該產品是否符合自己的投資理念,既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也要選擇風險偏好相匹配的養老理財產品進行投資。
“投資者一是要結合自身流動性需求選擇合適的產品期限;二是要結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選擇與自身匹配的產品;三是要承受一定的波動和回撤,畢竟不是存款,凈值化產品有一定波動;四是要選擇專業的機構,更加注意投資的安全性和收益的穩定性。”卜振興也建議道。(記者孟凡霞李海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