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促進工業和信息化平穩運行和提質升級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介紹,過去一年,工業經濟持續恢復發展。一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6%,比2020年提高6.8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6.1%。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6.6%。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了27.4%,總量達到了31.4萬億元,連續12年位居世界首位。二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34.3%,比上年提高了30.2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18.2%。三是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達到了77.5%。這是近年來比較高的水平。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增長了17.7%,兩年平均增速為8.3%。這也是近年來的較高水平。我國工業產品出口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保持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促進世界工業經濟恢復增長都作出了重要貢獻。
肖亞慶介紹,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一是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增加值分別增長18.2%、12.9%。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28.6%和45%。二是制造業數字化、綠色化轉型步伐加快,集群發展取得新進展。重點領域規模以上工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55.3%和74.7%。各項指標呈現好的態勢。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的能耗同比下降5.6%,是一個比較好的表現。三是龍頭企業引領和帶動作用明顯增強,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步伐加快,培育“專精特新”4萬多家,“小巨人”企業4700多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超過800家。
重大科技創新取得了新突破。“天問一號”任務實現火星探測的“繞、著、巡”,“神舟十二號”“十三號”載人飛船接續成功發射。“海斗一號”淺海深潛器打破了多項世界紀錄。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首次并網發電,新型顯示、工業母機、新材料等領域的攻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有力支撐了工業經濟的發展。工業機器人、太陽能電池同比分別增長了44.9%和42.1%,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同比增長了1.6倍。
信息通信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超過142.5萬個,5G手機終端連接數達到5.2億戶。北京冬奧會所有場館都實現了5G覆蓋,為打造“智慧冬奧”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