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場劇烈波動主要是由于:地緣政治事件爆發、滯脹預期升溫,對于A股而言,除了受海外市場劇烈波動的影響外,內部基金發行預冷、北向資金從凈流入轉向凈流出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2月下旬以來,全球市場再度陷入劇烈波動的局面。主要股指表現來看,2月15日至3月9日,美股3大股指納斯達克、道瓊斯、標普500指數分別下挫6.3%、4.9%、4.3%。歐洲市場,德國DAX、法國CAC40、英國富時100指數,分別下挫10.2%、8.5%、5.5%。亞太市場,恒生、日經225、韓國綜合指數跌幅分別達到15.3%、8%、5.4%。國內A股也出現一定調整,上證綜指、創業板指分別下跌6%、10%。
是什么因素,導致全球市場劇烈波動?俄烏沖突,是導火索之一。俄烏軍事沖突開始于2月24日,并在隨后逐步升級。美歐主要經濟體對此反應強烈,連續出臺多輪針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其中包括將部分俄羅斯銀行從SWIFT報文系統中刪除,暫停多個交易所內俄羅斯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禁止俄羅斯主權債融資,禁止俄羅斯航班進入領空,以及對俄羅斯進行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等。一系列的制裁措施,導致俄羅斯金融市場劇烈波動,股市、匯市等紛紛大幅回調。
由于美歐、尤其是歐洲金融體系對俄羅斯有著較大的風險敞口,俄羅斯金融市場的波動,在俄羅斯被嚴厲制裁后,開始向歐洲、美國乃至全球市場加速擴散。離岸美元市場的變化,可以清晰反映這一擴散鏈條。自俄烏軍事沖突爆發開始,伴隨著部分金融機構遭遇資產減值,同時俄羅斯央行不再被允許參與美元拆借等金融活動,離岸美元市場的融資環境大幅收緊,各類融資利率快速上升。離岸美元市場的“異動”,隨后將全球主要股指“拖下了水”。
除了俄烏沖突外,滯脹預期的大幅升溫,也加劇了全球市場的波動。俄烏沖突之前,雖然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但市場對此的關注度相對較低。而隨著俄烏沖突爆發、各類大宗商品價格紛紛升至歷史高位,市場才逐漸意識到大部分商品的供給端缺乏彈性。這意味著,供給端的微幅下滑,就可能顯著加大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壓力。在美聯儲已經開啟貨幣緊縮周期的背景下,大宗商品高企的漲價壓力,無疑容易推動美聯儲進一步加速收緊貨幣,而后者對經濟本身又可能造成負面沖擊,最終引致“滯脹”出現。從美國市場的表現來看,“滯脹”擔憂無處不在,比如,2月下旬以來,美股銀行股、零售股持續回調,美債期限利差(10Y-2Y)快速收窄、距離倒掛僅差26個bp。
對于A股而言,除了受海外市場劇烈波動的影響外,內部流動性的相對“緊張”,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A股自身調整、尤其是部分前期漲幅較大板塊的調整壓力。根據開源證券研究所金工團隊的統計,2022年以來A股主動股基發行遇冷,2月發行份額僅128億元(31只),3月以來,截止3月6日,主動股基發行份額更是只有0。除了股票基金發行遇冷、無法有效補充A股的流動性外,2月15日至3月9日,北向資金還從A股凈流出了286億元。而1月初至2月14日,北向資金凈流入A股金額達到237億元。
地緣政治事件的爆發、滯脹預期升溫等,共同導致了全球市場劇烈波動。A股除了受外部因素擾動外,內部基金發行預冷、疊加北向資金從凈流入轉向凈流出,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自身的調整壓力。不過,中期來看,A股這些調整壓力大概率只是階段性的。隨著各級政府將“穩增長”作為2022年最重要的工作任務,國內經濟基本面向好趨勢不變,資本市場穩定運行的基石較牢固。當然,面對A股短期較大的波動,以及在部分階段可能出現的較大幅度的調整,做好分散投資的工作無疑十分重要。
來源:興證資管徐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