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作為支持硬科技企業的主陣地。當前,產業集聚效應逐步深化,同時伴隨資本助力產能擴張,表現出了極高的成長潛力。《科創板日報》展開專題策劃,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重要行業,全面展現科創板的“硬核力”。
在我國深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背景下,科創板公司以技術創新驅動“綠色引擎”,其中,新能源板塊展現出了強勁的增長動力。
最新業績快報顯示,2021年,科創板動力電池與光伏行業共實現營業收入1998億元,同比增長50%;凈利潤142億元,同比增長100%。
光伏龍頭回A齊聚科創板 多家企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當前,動力電池、光伏等新能源行業的硬科技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數量逐年遞增,融資規模穩步提升:第一年,3家、38億元;第二年,12家、161億元;第三年,23家、546億元……
從全球光伏產業鏈視角來看,中國已穩居光伏產業鏈龍頭地位。光伏企業也是最早赴美上市的新經濟企業,但境外市場的投融資環境并不足以支撐企業螺旋式發展。由于長期估值低、融資能力有限,使得多家海外上市光伏企業開啟了回歸A股之旅。
自2019年科創板開板后,對接光伏企業的能力與聚集效應頗為突出。以天合光能為例,其2020年上市首日的市值僅為355.9億元。迄今為止一年多來,天合光能已成長為科創板市值第二大公司,市值超1400億元,較上市首日翻了約四倍。
2019年至今,共有12家光伏企業登陸A股市場。其中,9家為科創板企業。截至3月17日收盤,科創板市值突破千億元的5家公司中,就有3家是光伏企業,分別為:天合光能、晶科能源、大全能源。
具體來看,2020年6月,光伏組件龍頭企業天合光能成功上市;2021年,硅料龍頭企業大全能源登陸科創板,上市首日市值即突破千億元;今年1月,老牌光伏組件龍頭晶科能源也成功“登科”。
與此同時,科創板還匯聚了晶硅拉制熱場材料龍頭金博股份、光伏支架龍頭中信博、串焊機龍頭奧特維等多家細分行業代表性企業。
此外,出貨量穩居世界前五的組件龍頭企業阿特斯已申報科創板進入注冊環節;硅料產能位居全球前八的亞洲硅業等領軍企業均已申報科創板IPO,目前正在問詢流程中。
如今,光伏企業在科創板市場的助力下,駛入發展快車道。據統計,11家科創板光伏企業于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共計1110.27億元,同比增長43%,凈利潤共計106.42億元,同比增長128%。
其中,2021年,大全能源、金博股份營收同比增幅分別達132.23%、213.7%;天合光能、晶科能源分別實現營業收入為444.9億元、404.8億元,創下企業的歷史新高。
可以預見的是,不久科創板將集聚3家世界前列光伏組件企業、2家硅料龍頭企業,以及數家細分行業龍頭企業。
動力電池“隱形冠軍”深耕技術革新
在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新能源車被再次寫入其中。在配套政策的相繼扶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做大做強基本已成定局。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動力電池行業經歷了由低谷到頂峰的巨大變化,行業已邁入高景氣時代。
隨著動力電池行業已從對下游新能源汽車行業產業政策高度依賴,到結構性調整出清低端產能,再到雙碳目標助力行業加速,當前,中國動力電池行業正逐步走出早期野蠻生長的陰影,進入有序蓬勃發展的新業態。
自2019年科創板開板以來,A股共有13家動力電池企業完成上市。其中,有12家動力電池企業登陸科創板,在A股全部動力電池上市公司中占比達24%。由此可見,科創板對于動力電池企業的集聚效應初步顯現。
登陸“科創”主賽道后,動力電池企業的業績與技術革新也駛入“快車道”。2021年,科創板動力電池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共計887.54億元,同比增長60%,各公司收入平均增長142%,實現凈利潤共計35.98億元,同比增長48%。其中,長遠鋰科、容百科技增長分別達438%、328%。
縱觀科創板目前已上市的動力電池企業,多為細分行業龍頭。如:國內第一家可以量產高鎳三元正極材料的企業容百科技,高鎳三元正極材料出貨量連續四年位居國內第一;長遠鋰科2016-2019年系國內三元正極材料出貨量前兩名。
鋰電后段處理設備細分環節龍頭企業杭可科技為科創板首批上市企業;嘉元科技是目前國內少數可以量產6μm銅箔的企業;天奈科技連續三年碳納米管導電漿料產品銷售額及出貨量穩居行業首位。
孚能科技為國內三元軟包電池龍頭企業;壹石通的主要產品鋰電池用勃姆石出貨量位列全國第一、全球第二;芳源股份NCA三元前驅體出口量已連續三年位居國內第一。
不可忽視的是,隨著“隱形冠軍”們的技術革新能力持續深耕,這將為細分龍頭企業未來的高成長疊加乘數。
其中,壹石通的主要產品勃姆石涂覆材料適應動力電池高鎳三元化的發展方向,正逐步形成對傳統氧化鋁涂覆材料的替代;天奈科技為碳納米導管漿料導電劑行業龍頭,出貨量穩居行業第一,其選擇的技術路線碳納米導管漿料導電劑作為新型導電劑,在2020年的市占率已突破50%,并逐步實現對常規類導電劑(炭黑+導電石墨)的替代。
來源: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