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的第二年,北交所持續走低的估值中樞和下降的成交量,正在實力勸退著板塊內外的眾投資人,場內低流動的事實,越來越影響著市場的判斷。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過程中場內標的質地一般的不必說,顯然沒有人愿意在行情冷淡到低點的時候還激情下單;更值得討論的是受制于行情冷淡,被低估的價值個股,是長線投資的機會所在。
今天重點和大家聊聊上市以來被多家券商評級“買入”的康普化學(834033)。
國內銅萃取劑第一股
1月13日,北交所首份年報業績預告出爐,康普化學拔得頭籌,公司預計2022年全年實現歸母利潤9000萬元~1.1億元,同比增長76.64%~115.9%。
年報業績增長翻番,二級市場上首發開盤漲逾20%,截至1月13日收盤,累計漲幅為56.47%。
在2022年的經濟大環境和板塊內的下行環境中,這份成績已經能證明標的實力,但還不夠。
企業預期是上漲邏輯中的重點,翻倍的業績下,犀牛之星研究院加碼深掘,發現康普化學的上漲潛力可能遠不至于此。
康普化學成立于2006年11月,公司是國際知名的特種表面活性劑制造商,主要從事銅萃取劑、新能源電池金屬萃取劑以及其他特種表面活性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對于銅、鋰、鈷、鎳、錳、釩等金屬,其主要制備來源包括金屬冶煉和金屬回收兩大類,具體技術路線包括火法和濕法,濕法主要表現為萃取法,又包括磷酸類萃取劑和羥肟類萃取劑。
萃取劑的作用就是與被萃取的金屬通過化學反應生成萃合物。與傳統的火法冶金相比,近年來,更加節能、環保、高效的濕法冶金在金屬冶煉中的占比逐漸上升。就拿銅來說,到2020年,全球采用“浸出-萃取-電積”工藝的濕法冶銅產量已達390萬噸,占銅總產量的16%。
未來,萃取作為更加綠色、節能和環保的金屬制備方式,有望得到更廣泛地普及和應用,從而有望拉動金屬萃取劑的需求。
金屬萃取劑是康普化學的主要營收來源,占比超95%。包含銅萃取劑和新能源電池金屬萃取劑,銷售收入2019-2021年合計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6.15%、99.30%、96.47%。
具體地,該公司已開發共計 65 種型號的特種表面活性劑,其中銅萃取劑38種,新能源電池及其他金屬萃取劑11種,酸霧抑制劑1種,礦物浮選劑15種。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康普化學還開拓了應用于銅、鈷、鎳、鋰、釩、錳等各類金屬的萃取提純,產品覆蓋了寧德時代、華友鈷業等國內電池和電池材料龍頭。
公司成長邏輯:技術高門檻、藍海市場、行業景氣度高
犀牛之星研究院盡可能全面的從企業本身壁壘、產業競爭格局以及行業的前景和周期對康普化學進行分析,驗證標的成長空間和市場表現之間出現的參差。
1、企業概況:產品技術門檻高,業績增長確定,產能預計2024年實現爬坡
康普化學、BASF(巴斯夫)、Solvay(索爾維)三分金屬萃取劑市場。哈薩克斯坦投資和發展部與哈薩克斯坦東方有色金屬采礦冶金研究院于2019 年聯合發表的《關于科內拉特礦的氧化礦石處理的行業工作報告》,智利礦山知名貿易商Pochtecca和非洲萃取貿易商Vimnmart給出相同觀點:該領域僅巴斯夫、索爾維和康普化學三家。
共同代表先進水平,產品性能幾無差異。結合產品的具體技術參數和性能指標,選取康普化學銷售規模最大的 Mextral 984H-C 型銅萃取劑與巴斯夫同類型的 LIX 984N-C型銅萃取劑進行對比;另選取公司的 Mextral 5910H 型銅萃取劑(和索爾維共同在智利市場銷售廣泛)與索爾維同類型的ACORGA M5910 型銅萃取劑進行對比,判斷性能差異。
客戶拓展能力較好,業績仍處于較高速成長階段,另近年國際上濕法銅礦投資加大,對銅萃取劑新增需求量的擴張保障了公司主營業務基本盤的增長。2022年12月20日康普化學公告披露與上海董禾商貿有限公司簽訂產品銷售合同,金額為人民幣 1.48 億元。截至日前,公司已披露的2019-2022年每期新增訂單量為2.15億、2.21億、2.18億,累計訂單超 5 億(之前已披露在手訂單 3.53億及本次1.48億),對未來營收的持續增長構成保障。
公司傳導價格能力強,毛利率比較穩定。營收大幅增長除了訂單供不應求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產品提價,和去年比大概提價20%多。
來源:招股書
公司解釋是原材料上漲導致提價,2022 年上半年,銅萃取劑和其他特種表面活性劑的價格均上漲,其中銅萃取劑平均單價上漲 19.67%,其他特種表面活性劑平均單價上漲114.14%,帶動公司主要產品的綜合平均單價持續上漲。
公司通過調整產品價格向下游傳導成本,從產品性質上看,銅萃取劑屬于具有高附加值的精細化工產品,生產的工藝流程較為復雜,具有技術壁壘較高、同質化程度較低的特點,因此生產廠商在原材料成本下降時能維持穩定的產品價格和較高的毛利率水平、在成本上漲時則可通過漲價部分轉移成本壓力。
來源:招股書
另外通過調研得知,2022年訂單供不應求,現有產能無法滿足下游客戶需求的持續增長,因產能推掉的銅萃取劑訂單在2-3000噸。募投的礦物浮選劑2022年沒營收的原因是產能飽滿無法接單,并非公司沒有訂單。新能源萃取劑今年沒有訂單是因為20,21年客戶備貨,預計客戶會在23年繼續備貨。同時公司的鋰萃取劑中試已過,但是鑒于鋰電池還沒到產業電池大量回收的階段,所以現階段可能無法放量,這部分可以視為技術儲備。
本次募投項目投產后,公司金屬萃取劑產能將由現在的 5,000噸提高至 8,500噸,其他特種表面活性劑的產能也將大幅提升,可有效彌補公司能力不足。預計23年底建好,24年可實現產能爬坡。
2、競爭格局:國內市占率 55%-60%,尚無上市公司競爭
在金屬萃取劑領域,由于對研發和生產的要求較高,需要具有深厚精細化工產業積累的企業才能提供合格產品,公開資料數據顯示,目前從全球范圍看,能夠為下游多家從事濕法冶金的大型國際礦業企業提供金屬萃取劑穩定供貨的廠商主要有三家,分別為世界五百強企業巴斯夫、國際化工巨頭索爾維以及康普化學。
來源:開源證券
以2020年全球銅萃取劑市場規模1.6萬噸計算(公司問詢函回復數據),2020和2021年康普化學銅萃取劑銷量分別為4006.24噸和4088.92噸,公司全球市場占有率超20%。
國內尚無上市公司競爭。金屬萃取劑等產品隸屬精細化工項下,表面活性劑領域中的特種表面活性劑產品。國內能掌握相關核心技術和生產能力的企業較少。考慮產品種類的相似性,結合產品應用領域、核心工藝、單價等因素,選取中觸媒、爭光股份、皇馬科技為對比公司。但因產品及下游應用領域不同,均無法與康普化學進行精細化比較。
主要業務國內市占率約為 55%。銅萃取劑國內市場規模較小,尚無較為精確的噸銅萃取劑消耗量統計數據,沿用全球3-5千克的消耗量數據測算,國內銅萃取劑的市場規模約為300-500噸,平均為400噸,根據康普化學銅萃取劑在國內的銷量,國內市場占有率約為 55%。
國內市場依據 2021年數據,大型濕法冶銅企業合計產能85,000噸,國內產量規模總計100,000噸,康普化學已覆蓋四家國內最大廠商。
來源:開源證券
在其他產品領域上,公司的新能源電池金屬萃取劑覆蓋了全球大型鈷鋅錳濕法分離企業 Boleo 以及全球鈷業龍頭企業華友鈷業等,此外,公司還搶先布局酸霧抑制劑、新型礦物浮選劑市場,相關市場為藍海市場,競爭對手較少,公司早早以其優質的產品樹立了較高的市場地位。
3、所處領域:前景廣闊,景氣度持續上升
特種表面活性劑屬于國家重點布局高新技術行業,下游應用廣泛:精細化工行業應用于高新技術領域,產品具有特定功能、特定用途、高附加值特點,屬于我國“補短板”和“結構升級”的重點布局領域,得到國家產業政策大力支持。
2020年全球精細化工行業市場規模為 1725 億美元,預計 2027 年達到 2785 億美元,7 年 CAGR為 7.1%。特種表面活性劑在國內主要以民用為主,發展空間廣闊,而金屬萃取劑市場格局較為穩定,集中度較高,三足鼎立,目前全球銅萃取劑市場規模約為1.6萬噸。
下游行業持續景氣,汽車電動化趨勢帶動了新能源電池金屬及相關萃取劑的發展。在降碳政策和市場需求的雙輪驅動下,全球汽車電動化趨勢顯著,新能源汽車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根據 IEA(國際能源署)預測,2021-2030 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增長率預計將達到 30-36%。
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組成部件,占整車成本的 35-40%。鈷、鎳、鋰等作為新能源電池的重要金屬元素,其需求得以快速增長。未來幾年,電池特別是動力電池對鈷、鎳、鋰的需求旺盛,全球電池用鈷、鎳以及動力電池用鋰的具體需求預測如下圖:
來源:招股書
銅需求量的穩定增長及濕法冶金的普及帶動了銅萃取劑的發展。銅需求量預計2050年增長至4890萬噸,對比2020年全球銅產量 2451萬噸翻倍,近年新增礦產多采取濕法路線。
根據《中國礦業》統計數據,“十四五”期間,全球銅需求量將保持穩健增長,預計 2022-2025 年全球銅需求量將由2407 萬噸增長至 2517萬噸,CAGR為1.5%,其中新能源汽車用銅量由 45 萬噸增長至130萬噸,CAGR 為 42.9%,風力發電用銅量由41萬噸增長至61萬噸,CAGR為14.1%。
來源:招股書
康普化學各分類研發目標明確且已取得一定進展,鋰、釩等新能源金屬萃取劑的新產品開發預計將于近年陸續完成。當前產能利用率飽和,募投專注擴產研發,隨著產能陸續釋放,未來業績成長確定性高。
結語
無論是賽道前景,還是企業基本面、市占率、技術壁壘,康普化學幾乎是無明顯短板的六邊形戰士,發展后勁強勁。
但相比其在北交所內不超5000萬的日均成交額和8%左右的換手率交易情況,顯然關注度和價值都被低估了,這其中多少有受到了北交所低流動的影響。
要知道即便是在流動更差的新三板,很多公司的股價也還是跟著內在價值走,內在價值擺在那里,板塊流動性差,也正好給了低估值的買入機會,對于長線投資者來說,流動性的影響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大。
在IPO注冊制持續深化改革的未來,可以預想到的是上市的企業將越來越多,在這個增量的過程中,標的質地注定更為良莠不齊,也將越加考驗投資者對標的的判斷眼光。
哪些是需要真正在意的因素?如何才不會錯過確定性高、成長空間大的價值股?或許膽量要比眼光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