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下午,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下稱“中電聯”)發布《2023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下稱“《報告》”)稱,2023年電力消費有望增長6%,風電、光伏裝機規模均將首次超過水電。相關專家在發布會上表示,今年抽水蓄能電站建設也將持續發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電力消費持續增長 能源保供任重道遠
2022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8.6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6%。《報告》預計,今年我國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拉動電力消費需求增速比2022年有所提高。正常氣候情況下,預計2023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9.15萬億千瓦時,比2022年增長6%左右。
中電聯統計與數據中心副主任蔣德斌認為,2023年第二產業用電量增速有望逐步回升。在政策利好影響下,房地產市場逐步修復將推動鋼鐵、建材等行業用電量回升。同時,國家《“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推動傳統行業綠色發展和工業能源低碳轉型,提升工業部門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這也會拉動傳統制造業的用電量增長。另外,在高技術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生產和投資的拉動下,相關行業用電量也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第三產業用電量增速也將有較為明顯的恢復。疫情防控措施的優化調整,為2023年服務消費、線下消費恢復創造良好條件。”蔣德斌表示,住宿餐飲業、交通運輸業、文化旅游等接觸類行業的電力消費將成為三產用電量增速恢復的重要推動力。
隨著經濟趨穩向好,2023年電力消費增速將比2022年有所提升,中電聯預計,2023年全國電力供需總體緊平衡,部分區域用電高峰時段電力供需偏緊。相關方面的能源保供任務依然艱巨。
風電、光伏裝機規模均將首次超過水電
截至2022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5.6億千瓦,同比增長7.8%。從分類型投資、發電裝機增速及結構變化等情況看,電力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總裝機容量比重接近50%。
在新能源發電快速發展帶動下,中電聯預計2023年新投產的總發電裝機以及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將再創新高。預計2023年全年全國新增發電裝機規模有望達到2.5億千瓦左右,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1.8億千瓦。預計2023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8.1億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合計14.8億千瓦,占總裝機比重上升至52.5%左右。水電4.2億千瓦、并網風電4.3億千瓦、并網太陽能發電4.9億千瓦、核電5846萬千瓦、生物質發電4500萬千瓦左右,太陽能發電及風電裝機規模均將在2023年首次超過水電裝機規模。
抽水蓄能電站建設馬不停蹄
在“雙碳”目標推動下,新能源裝機持續快速增加。大規模新能源發電接入電網,其隨機性、間歇性和波動性大幅增加,電力系統運行中的調峰資源不足情況進一步加劇,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壓力持續上升。在這一背景下,加快抽水蓄能、電化學儲能等各類儲能發展成為行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
據蔣德斌介紹,在近年來政策的推動下,2022年抽水蓄能等儲能保持了較快發展。2022年我國投產28臺抽水蓄能機組,合計880萬千瓦。預計2023年還將有一批抽水蓄能機組陸續投產。初步預計,2023年新投產的抽水蓄能裝機規模仍將超過500萬千瓦,2023年底的抽水蓄能總裝機規模預計將超過5000萬千瓦。
為進一步推動儲能更好發展,中電聯方面建議:一是優化儲能配置和調運方式,提升儲能利用水平;二是加大科技創新與運維管理,提升儲能安全水平;三是完善市場機制,促進儲能產業發展。健全新型儲能電站參與電力市場規則。理順各類靈活性電源電價機制,出臺容量價格政策,盡快完善新型儲能商業模式,促進新型儲能、靈活性煤電、抽水蓄能等各類靈活性資源合理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