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牟取非法利益,不法分子采用技術手段將新能源車健康電池組的數據非法寫入故障電池組中,從而繞開后臺鎖定功能,使故障電池組得以重新充電上路,造成極大道路安全隱患。近期,上海警方緊盯計算機領域新型犯罪,成功偵破一起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克隆新能源車動力電池的案件,抓獲屠某、劉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查扣芯片讀寫器、超級編程器等作案工具,及時消除了道路安全隱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新能源車電池組被克隆
今年5月,上海市公安局嘉定分局網安支隊在轄區某新能源車企開展工作中,發現近期部分車輛的動力電池數據存在異常。通過企業信息系統,民警發現在同一時間段內,存在同一ID的動力電池在北京、江蘇、上海、福建等多地同時出現并使用的情況。
按照國家監管要求,每一塊用于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組,都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安全性能標準及安全設計技術要求,并配以唯一的電池ID編號。車輛一旦發生撞擊、泡水等情況并達到一定程度時,電池組就會啟動后臺鎖定功能,防止因電池原因發生進一步的危害。此時,車輛無法使用高壓電,也無法行駛,需要運至維修站檢測電池損傷情況,檢測或維修合格后才能解鎖,以確保車輛行駛安全。
經與車企技術人員深入溝通,民警發現這些相同ID號的車輛在之前都因交通事故而被后臺鎖住了電池組,無法充電和行駛。由此分析認為,這些同一ID號電池組內的數據極有可能被人為盜刷篡改,即把一套健康完好的電池組數據寫入了多個故障電池組內,從而破解鎖定功能。
不法分子的盜刷行為導致被鎖定的故障電池可以重新上路行駛,極有可能引發電池短路甚至起火等高危情況,嚴重危害駕乘人員生命安全,造成極大交通安全隱患,嘉定警方隨即抽調警力成立專案組開展攻堅偵查工作。
海量數據“篩”出嫌犯
專案組從電池后臺數據庫入手,從海量數據中細致梳理克隆電池板從斷電鎖死到重新上路的時空線索。經過抽絲剝繭的分析,專案組發現有三個互聯網自媒體,以汽車電池“解鎖”為噱頭,發布相關教學視頻。經核查,這三個自媒體平臺分別對應三個外省市汽車修理企業。同時,經過數據篩選比對,發現涉案車輛均與這三家企業有關聯,這些事故車輛的電池解鎖極有可能均在這些汽修廠內完成。
由此,屠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浮出水面。由于三家修理廠之間并沒有關聯,專案組制定了兵分三路、各個擊破的抓捕計劃。在進行大量外圍調查的基礎上,今年6月,警方輾轉多地將4名犯罪嫌疑人悉數抓獲,并繳獲了一批用于盜刷電池板的電腦、硬盤、芯片讀寫器、超級編程器等工具。
解密“作坊式”操作隱患大
到案后,犯罪嫌疑人分別供述了自2022年以來,使用工具將多輛正常完好的汽車電池組內的數據讀出,后從各種拍賣平臺、二手車商收購事故車或故障電池組,再將完好數據寫入故障電池組內,完全覆蓋故障電池組的原有數據,形成了與母版電池一模一樣的克隆電池組,突破后臺鎖定功能并使得故障電池組可以重新充電上路。之后,嫌疑人再將車輛或電池組倒賣給他人謀取非法利益。經查,犯罪團伙解鎖一塊動力電池收取費用在1000至3000元不等,累計獲利約5萬元。
目前, 4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已被嘉定警方依法取保候審,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案件偵破后,該車企后臺數據顯示,全國沒有再新增克隆電池組。
警方提醒,新能源車電池組的相關計算機信息系統關乎車輛行駛安全,必須按照國家相關監管規定,開展日常安全監測,一旦出現安全隱患的,要及時進行檢測維修。擅自對企業原裝電池相關設備進行拆裝、數據更改等行為,容易造成電池相關性能、運行狀態改變,從而影響車輛行駛安全。對于有關違法行為,警方將依法堅決予以嚴厲打擊,切實保障企業和車輛使用者的利益及安全。
作者:周辰
編輯:占悅
責任編輯:蘇展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