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天,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相繼對抽水蓄能、風電、光伏發電、分時電價,以及對“雙控”、大氣治理等方面頻頻發聲,利好新能源發電、“雙碳”等相關產業。
受益于此,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能國際(600011,股吧)”;600011.SH)作為國內的能源上市公司龍頭企業,股價接連上漲。9月22日至23日收盤,華能國際接連2連板。截至2021年9月23日收盤,華能國際的市值為1038.85億元,較年初703.27億元,上漲了47.72%。近一個月表現更為明顯,股價大漲70%。
華能國際市值超千億,但是其2021年上半年業績卻呈現“增收不增利”的態勢,業績承壓如何匹配千億市值?中信證券(600030,股吧)認為,華能國際在高煤價下煤電板塊料已單季虧損,預計后續壓力仍在;風光業務板塊高增長貢獻業績韌性,期待海風搶裝與風光造價下行。
能源“雙控”升級利好股價
公開資料顯示,華能國際主要在中國全國范圍內開發、建設和經營管理大型發電廠,為社會提供電力、熱力及綜合能源服務,是中國最大的上市發電公司之一。
除了在中國境內二十六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擁有電廠外,華能國際還分別在新加坡、巴基斯坦各有一家營運電力公司。華能國際已經先后于1994年、1998年和2001年在紐約、香港和上海三地上市。
截至2021年上半年,華能國際可控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14042兆瓦,境內電廠上半年售電量2079.26億千瓦時,同比上升20.80%。公司燃煤機組中,超過50%是60萬千瓦以上的大型機組;新能源方面,建成了我國規模最大、國產化程度最高的海上風電場江蘇如東海上風電場。
2021年上半年,華能國際的電力產品銷售收入約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91.04%。華能國際的主營電力,受國家政策影響波動較大,近期能源“雙控”升級給公司帶來利好。根據9月16日國家發改委印發的《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到2025年,能耗雙控制度更加健全,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到2030年,能耗雙控制度進一步完善,能耗強度繼續大幅下降,能源消費總量得到合理控制,能源結構更加優化。到2035年,能源資源優化配置、全面節約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有力支撐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目標實現。
上述《方案》從多個角度增加能耗雙控制度的靈活性和合理性。研究機構指出,隨著相關政策頒發及進一步實施,能源“雙控”升級,長期利好綠電及節能降耗產業,光伏和風電等新能源將會得到更快發展。
得益于政策推動和行業趨勢,正逐步推進能源結構轉型的華能國際也備受資本的關注。在A股市場上,華能國際多個交易日漲停。截至9月23日收盤,華能國際近一個月的股價漲幅高達70%。
加碼轉型新能源發電
在發電行業中,我國長期以火電和水電為主,風電、核電和光伏等新能源發電為輔。其中,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2.2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29.5%。
數據顯示,2021年1月至7月,全國發電量累計值為46450億千瓦時,同比增加13.2%;其中,火電累計發電量3353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7%;水電發電量累計值為6247億千瓦時,同比降低 0.1%;核電發電量累計值為2333億千瓦時,同比增加 13.8%;風電發電量累計值為3294 億千瓦時,同比增加29.3%;光伏發電量累計值為1038億千瓦時,同比增加9.7%。其中火電發電量超7成。
9月13日,國家能源局發布8 月份全社會用電量數據,8月我國全社會用電量760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6%,兩年平均增長6.0%。分產業看,第二產業用電量4851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6%。
申萬證券研究認為,從第二產業整體用電增速來看,結合8月各省份限電消息,推測傳統高耗能產業用電增速大幅下滑,全社會用電增速回落主要源于供給端限制。限電原因來自兩方面,一方面在于“十三五”后期我國電源建設相對不足,當前全國電力供需格局顯著趨緊;另一方面在于“能源雙控”。
限電加劇,可再生能源重要性再上臺階。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7月,我國累計風電新增裝機量12.57吉瓦(1吉瓦=1000兆瓦),同比增長46.8%;累計太陽能(000591,股吧)新增裝機量17.94吉瓦,同比增長37.1%。由此來看,我國逐漸加大新能源發電力度。
作為向新能源轉型的發電企業,華能國際也正在積極推進新能源裝機。截至2021年6月30日,華能國際擁有可控發電裝機容量114042兆瓦,權益發電裝機容量99891兆瓦,風電、太陽能、水電、天然氣和生物質發電等低碳清潔能源裝機占比21.07%,較2020年末的20.6%占比提升,不過公司火電裝機仍有較大占比。
根據華能國際規劃,“十四五”期間公司計劃每年新增新能源裝機800萬千瓦左右,2025年末新能源裝機預計達5500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2900萬千瓦,光伏裝機2600萬千瓦左右。
天風證券認為,新能源裝機容量預計高增,疊加成本下降及效率提升,行業將逐步擺脫補貼依賴并進一步發展,風電、光伏發電運營類資產價值面臨重估。
業績承壓能否迎來拐點?
數據顯示,作為大力推進新能源轉型的火電龍頭,華能國際目前總裝機在全國占比約為5%,火電裝機在全國占比約為8%。
東方證券認為,在華能國際的裝機結構中,風電與光伏裝機占比已由2018年的不到 6%迅速攀升至如今的10%,裝機量已超1000萬千瓦。在轉型新能源的傳統電力運營商中,華能國際與華潤電力共同處于第一梯隊。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與營收與凈利雙增的華潤電力不同,華能國際出現了業績承壓的情況。數據顯示,2021年1至6月,華能國際實現營收951.16億元,同比增長20.17%;歸母凈利潤42.82億元,同比下降25.30%。而同期,華潤電力的營收為355.07億元,同比增長35.81%;凈利潤42.48億元,同比增長12.73%。
華能國際今年上半年或是因煤價大漲擠壓業績。半年報披露,2021年上半年,華能國際中國境內各運行電廠平均上網結算電價為418.81元/兆瓦時,同比上升0.52%;受煤炭價格同比上升的影響,公司境內火電廠售電單位燃料成本為250.31元/兆瓦時,同比上升21.21%。
中信證券認為:“上半年華能國際的火電單位燃料成本同比大增導致1Q/2Q2021毛利率分別同比下滑,成為業績下滑的主因。若按風光度電凈利潤超過0.20元反推,估算公司2021年二季度火電板塊或已出現單季虧損。考慮5月以后煤價繼續沖高以及迎峰度夏前后保供壓力,預計公司后續季度煤價與業績仍將承受較大壓力。”
成本上升,費用也在增加。2021年上半年,華能國際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分別同比增加66.27%、22.86%,為0.92億元、24.86億元。華能國際表示,銷售費用增加主要由于售電公司業務量同比上升所致;管理費用增長主要由于計入管理費用的職工薪酬增加。
事實上,近年來華能國際的業績較為波動。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華能國際的營收分別為1698.61億元、1734.85億元、1694.39億元,同比變動11.04%、2.13%、-2.39%;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4.39億元、16.86億元、45.65億元,同比變動-17.42%、17.21%、191.51%。
從利潤率來看,Wind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華能國際的毛利率分別為11.3%、14.59%、17.44%、13.28%,2021上半年毛利率下降4.16個百分點;凈利率分別為1.42%、1.37%、3.37%、5.44%;對比同期華潤電力6.54%、10.73%、12.34%、12.01%的凈利率情況,華能國際的凈利率仍處于低位。
中信證券在研報中指出,上半年,判斷華能國際風光利潤占比或已超過50%,在煤價大漲的不利環境下為公司業績貢獻韌性,且利潤結構加速向新能源切換。下半年,期待公司超過2.5吉瓦在建海上風電搶裝項目密集投運,帶動業績進一步增長。
值得警惕的是,財信證券等多個研究機構給出了“全社會用電量增速不及預期”、“疫情反復導致復工復產計劃不及預期”、“電煤價格下行不及預期”、“市場化交易價差出現大幅波動”等風險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