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了23日,隨著市場情緒消化,銀行股多數翻紅。A股41只銀行股中,32只股價較22日上漲。展望銀行股后市,業內普遍認為無需對銀行板塊過于擔憂,可關注優質銀行低估值配置機會。目前,銀行板塊整體PB估值在0.6倍左右,基本處于歷史最低水平。截至23日收盤,A股41家上市銀行中,破凈的有33家,占比達八成。 ]
[ 截至2021年6月末,國內開發貸余額12.3萬億元,貸款占比6.6%,占比不高。 ]
經歷了前一日的大跌后,9月23日,銀行股多數翻紅,其中,常熟銀行(601128,股吧)以4.18%的漲幅領漲。“今天銀行股表現回歸正常,可能是極端情緒發泄之后的修復。”一位頭部券商銀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說道。
數據顯示,截至23日下午收盤,A股41只銀行股中僅6只出現下跌;而在前一日(9月22日),銀行股幾乎全線飄綠,除了蘇農銀行(603323,股吧)收漲、鄭州銀行和紫金銀行(601860,股吧)平盤外,其余38只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分析,近期銀行股的回調主要是受房地產行業信用風險擾動因素影響,市場擔心房企現金流集中出現問題,從而給銀行體系帶來壞賬風險。
不過,記者采訪了解到,多數觀點認為由個別房企信用風險引發行業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較小,整體對金融體系影響可控。目前,銀行板塊PB估值已處于歷史低位,可關注優質銀行低估值配置機會。
銀行股受波及
9月初的反彈之勢未能持續,近日銀行股再度走弱。節后第一天(9月22日),銀行股集體重挫,Wind銀行指數跌幅達2.25%,位居行業前列。41家A股上市銀行中,更是只有蘇農銀行飄紅,漲幅達0.19%。
另有38只上市銀行股出現下跌,其中,成都銀行跌幅達5.26%,江蘇銀行、廈門銀行、長沙銀行(601577,股吧)、無錫銀行(600908,股吧)、招商銀行、興業銀行(601166,股吧)跌幅逾3%。
到了23日,隨著市場情緒消化,銀行股多數翻紅。截至當日收盤,A股41只銀行股中,32只股價較22日上漲。其中,常熟銀行漲幅最高,達4.18%,收報6.23元/股;其次是無錫銀行和蘇農銀行,漲幅分別為2.89%和2.86%,收盤價分別為6.05元/股和5.39元/股。
至于其余9只銀行股,浦發銀行(600000,股吧)、南京銀行(601009,股吧)和中信銀行出現平盤;杭州銀行、廈門銀行、招商銀行、郵儲銀行、寧波銀行(002142,股吧)及平安銀行(000001,股吧)均出現下跌。平安銀行當日跌幅最大,達1.67%;與此同時,Wind銀行指數也出現小幅下跌,收報4778.5點,較年內高點已跌去了821點左右。
前述銀行業分析師對記者稱,近期銀行板塊波動加大,主要是受個別房企流動性緊張擾動,市場擔憂銀行資產質量會受影響,進而拖累銀行板塊。“但從上市公司層面分析,其實很多銀行股都被顯著誤傷了。”
光大證券(601788,股吧)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一峰也表示,下半年以來,房地產企業現金流持續收緊,導致市場對房地產企業信用風險集中釋放比較擔心。“市場擔心房地產企業現金流集中出現問題,由此引發銀行體系大規模壞賬風險。”
當前,房企的確面臨較大債務壓力,一方面融資政策持續收緊;另一方面,有息債務高企,償債高峰來臨,進而使得部分杠桿率較高且資金周轉能力較弱的房企違約風險大幅上升。實際上,多數銀行已意識到房地產行業的貸款風險,在此前舉辦的半年報發布會上,就有數家銀行提及會關注房地產行業的經營壓力風險。
除了房企的信用風險外,還有觀點提及,經濟金融數據偏弱也是影響銀行股走勢的一大因素。8月經濟數據顯示,消費、服務業等受到較大沖擊并拖累內需走弱,除出口受到全球供需失衡提振好于預期外,多數指標低于預期;同時,信貸需求持續走弱。
王一峰分析稱,市場對下一階段地產、基建投資增長的不確定性仍有所擔憂,疊加8月新增信貸延續“總量尚可、結構欠佳”,市場擔心銀行信貸需求不足、定價下行及資產質量壓力反彈,進而影響銀行股表現。
對金融體系影響可控
盡管23日銀行股表現有所好轉,但目前業內普遍關注的是,房地產行業的信用風險對銀行股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對此,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人士表示,對金融體系影響整體可控,發生系統性風險可能性很低。
“因為銀行做房地產貸款,一般都會有抵押,特別是在核心城市,抵押率通常不會高于70%,那么對于金融機構來說,是有變現能力的。可能三四線城市或其他一些區域不太好變現,但銀行并不會完全損失。”前述銀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說道。
招商證券(600999,股吧)首席銀行業分析師廖志明也分析稱,銀行體系涉及房地產行業風險的主要為三部分,其中一大部分就是表內信貸、非標投資及債券投資。“房地產開發貸一般有很好的抵押物,即便相關房企破產最終損失比例也較低,實質風險可控。”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末,國內開發貸余額12.3萬億元,貸款占比6.6%,占比不高;另外,表內非標投資往往也有抵押物,風險不大;至于銀行自營債券投資,往往以政府債券為主,房地產債券投資極少。
不過,廖志明提及,在當前情況下,民營房企融資難度或明顯上升,相關民營房企以及其供應商的建筑及建材企業信貸風險或上升,影響資產質量。
除了表內信貸、非標投資及債券投資外,其余兩部分則是表外理財投資涉及房地產及其供應商的,如房地產非標融資、房企的股票質押融資及民企房地產債等,以及銀行代銷的房地產信托產品,這兩部分的風險也均可控。
中信證券(600030,股吧)銀行業分析師彭博也表示,個別房企的信用風險引發行業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較小,金融風險防范政策底線明確。
但要注意的是,廖志明還提到,由于風險易傳染,這或會影響房企的供應商——建筑、建材企業等,可能導致銀行體系資產質量有所惡化;另外,部分房企流動性危機可能影響地產投資,加大經濟下行壓力,也可能影響土地拍賣,導致土地財政依賴較大的區域城投債風險上升。
展望銀行股后市,業內普遍認為無需對銀行板塊過于擔憂,可關注優質銀行低估值配置機會。目前,銀行板塊整體PB估值在0.6倍左右,基本處于歷史最低水平。截至23日收盤,A股41家上市銀行中,破凈的有33家,占比達八成。
彭博表示,隨著近期跨周期政策相繼落地,預計后續經濟預期有望探底回升,在此背景下,銀行板塊相對估值優勢顯著,隨著基本面悲觀預期消化,估值有待修復。
王一峰稱,對銀行板塊來說,市場短期內悲觀情緒主導交易,但隨著四季度臨近,風險釋放后可能再度迎來板塊布局機會。